首頁>育兒>

上午又到了小兒練習跆拳道的時間了,由於自己在廚房收拾衛生,讓姐姐幫忙拍影片。

小兒練習的時候嘻嘻哈哈,態度不嚴肅,拍了幾遍影片,因為笑場都作罷。

我故意跟姐姐說,他既然不願練了,我就打電話給他師父,說他不學了,說罷,我還故意拿起電話,偽裝給他師父打電話,自導自演了一番。

小兒只是靜靜的看著我,不發一言。

我看到此招不奏效,於是跟姐姐說,把他的道服,鞋子和正緣幣都扔了吧,反正他也不學了。

姐姐心領神會,裝模作樣的把那些東西收拾了一下,說扔到垃圾桶,姐姐出去了扔了(其實偷著放到車庫了,只是想嚇唬他一下。)

姐姐在收拾的過程中,小兒把頭埋在沙發裡,一動不動。

小兒的態度讓我很意外。

暫且不再糾結這個問題,我繼續收拾衛生,小兒趴了一會,自己跑到臥室去玩了。

玩了許久,小兒跑到我面前,看著我,對我說:“媽媽,你還喜歡我這個人嗎?”

這是一句拷問心靈的問話,我真的是無條件的在愛他嗎?我的愛裡面,究竟摻雜著多少我對他的期望?

不可否認的是,因為他剛剛拒學,我內心還存有一些不滿的情緒,我選擇了用頭腦回答,我說:“我喜歡你這個人,但是我不喜歡你遇到事情就放棄的行為。”

聽到“我喜歡你這個人”的時候,感覺到小兒好像鬆了一口氣。

他沒有真正放鬆下來,我猜想,他有可能感受到了我身上無法掩飾的情緒能量。

對於孩子放棄練功這個行為,我還是想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

下午在床上,我跟他聊起這件事情,我問他,還想學跆拳道嗎?他趴在我懷裡,低低的說了一聲:“不想學。”

我故意說:“為什麼,有理由嗎?”

小兒回答:“沒有。”

我又問了幾遍,回答都是“沒有”,我發現他回答的時候,他捂上了自己的耳朵。

後來,他怯怯的抬起頭說了一句:“媽媽,我不想讓你傷心。”

一語驚醒夢中人。

原來兒子一直這麼在乎我的感受,想想他練功,劈叉疼的哭,還選擇堅持的時候,並不是他有多麼堅強,而是他不想讓媽媽失望。

我摟著兒子,認真的對他說:“兒子,媽媽愛你這個人,媽媽希望你很優秀,但是不管你優秀還是不優秀,媽媽愛你的心不變,你表現的好,媽媽也愛你這人,你表現的不好,媽媽也愛你這個人。”

感受到懷裡的兒子完全放鬆下來,迴應了幾個“嗯”之後,在我懷裡睡著了。

孩子內心多麼渴望無條件的接納和無條件的愛啊。

而我愛中,又摻雜著多少期待呢?這份期待對孩子來說難道不是一份負擔與控制嗎?

我明白,一切的發生,都是我內在的投射,孩子是一面鏡子,我需要對所有的發生負起責任。

“認知障礙”無時無刻的不在左右著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回到當下,打破侷限的方法也許只有呼吸了。

我坐起來,盤腿坐正,閉上眼睛,開始做呼吸,無法集中,一個又一個的念頭跑來跑去,我選擇繼續,我感受到了,肩部的僵硬。

做呼吸的過程中,我腦海中浮現了,自己四五歲的時候,爸爸用車拉著我,爸爸問我:“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我非常違心的說了一句:“我喜歡爸爸。”

我對爸爸的討好,不是也在渴望爸爸的接納與認可嗎?

究竟做真實的自己重要,相信自己重要還是為了證明,去討好,去偽裝重要?

答案不理自明。

我感受到那個四五歲小孩內心的脆弱,默默對她說:“對不起,請原諒,我愛你……。”

不覺間眼淚也輕輕流出。

呼吸結束,心中的那份執念不再那麼強烈。

生活即修行,每一次的發生,只是為了幫助內在的提升。

12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犯錯!應該批評?不批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