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楊爸爸是一個博士後,他對孩子一向很溫和,家裡主張民主教育,他說:“我對孩子一直是讚賞有加。”

可是孩子進入初中以後的種種表現,讓他陷入了的一種前所未有的困境。楊爸爸說:“對於負面的評價,孩子接受不了,誰說他的不好,他就認為是誰針對他。”

像楊爸爸這樣,一直把賞識教育貫穿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之中,期待賞識教育能夠帶給孩子自信,能夠激發孩子的內驅力,促使孩子不斷取得進步。

可是為什麼孩子到了自我意識很強的時候,反而是缺少了一種前進的力量。為什麼面對著別人對自己負面的評價就難以客觀去接納呢?

現象背後的問題可能是長期以來賞識教育的運用偏差所致。

賞識教育的最主要的手段是表揚孩子。孩子的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去找到閃光的點去表揚孩子,以此達到激勵孩子進步的目的。

賞識教育給孩子帶來了一定的自信,也帶來了一定的內驅力,但是賞識教育由於使孩子置於愛的重重包圍之下,也讓孩子在負面評價面前變得十分脆弱。

這就使得一個生命在進入複雜的關係當中,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無法去理性看待多元的評價,尤其是負面的評價。

在當今的教育之下,賞識教育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們當然要把其合理性運用到極致,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但同時要去辯證的看,賞識教育的不合理性,尤其是表揚的不合理性所釀成的惡果。

以下四種表揚常常會帶來不良的後果:

【1】

讀高中的時候,班級的門鎖壞了,班主任進入教室,當著全班同學說:“同學們,今天呢,我們要感謝一位同學,他幫我們把門鎖給修好了!”

老師所說的就是我們班的王同學。當大家在鼓掌的時候,有的同學竊竊私語道:“鎖本來就是他弄壞的。”

只是老師並不知情,老師知道鎖壞了卻並不知道鎖是他弄壞的,因為王同學一直表現很好,老師也沒有懷疑鎖是他弄壞的,但是老師看到了他修鎖,於是在不瞭解事實的情況下就當著全班對他進行表揚。

此時的表揚等於在扭曲事實,表揚無效。甚至會產生不必要的負面的班級輿論。

所以表揚要建立在充分了解事實的基礎之上,不做無準備之表揚。

【2】

有時為了激發全班同學前進的力量,班級裡會樹立一些學習的榜樣,老師會在班級裡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表揚。

鼓勵全體同學向某一位同學去學習。此刻,這位同學簡直是一個完美的化身。

在老師眼裡孩子如此的完美,可是同學們會覺得與他之間相差甚遠,很多同學內心裡則產生了無限的自卑,他覺得自己無論怎麼努力也不可能達到那樣的高度。

有的同學自嘲道:“人家生好,沒辦法!”

如此表揚無法激發同學們的內驅力,榜樣的作用就顯得低效,甚至是無效了。

學生覺得這樣的榜樣過於完美,過於崇高,沒有辦法去學習,沒有辦法去追趕,更沒有辦法去超越。

如果樹立與一般的同學水平相近的榜樣,更容易激發同學的拼搏精神與進取欲。因為他們覺得大家差不多,只要自己稍微改變一下不足就能夠取得相應的進步,就能夠追上這位同學。

透過表揚,在同學們心目當中樹立一個榜樣的想法是可取的,但是我們是給同學樹立一個人的榜樣,而不是給同學樹立一個“神”。

【3】

人都有表達自己本願的時候,所謂的本願是自己心甘情願為之,不求回報。

我願意撿起地上一張紙,這樣做使我的內心很舒服,別無他求,行為雖小,卻是本願之舉。

在班級隔離期間,有些的同學爭先恐後的去為大家分飯,即使最後一個吃,卻無怨無悔,他跟我說:“當我看到每一個人都吃過我盛的飯之後,非常有成就感,內心非常盈滿。”

這都是發自一個人本願的事情,發自本願的事情是由孩子的內心而發,是一個生命的核心的閃光時刻。

這種情況千萬不要表揚。此時的表揚等於破壞。有的時候甚至是阻礙了孩子本願的延續。

那些想為別人分飯的孩子,如果被我們當眾表揚了。心裡反而有一種負擔。好像為大家分飯這件事就是為了獲得表揚似的。一定意義上扭曲了她做這件事情的目的。削弱了他內心的成就感,帶來了一種心理負擔。所以此時我們千萬不要去表揚,看到了,用微笑去讚許就可以了。

【4】

一個考試經常不及格的孩子。在一次考試當中終於及格了。家裡人也特別高興。爸爸給他買了價格昂貴的鞋。爸爸拍著他的頭說:“這一次你及格了,爭取下次考得再好一點!”

後來的考試,孩子再次陷入到不及格當中,很長時間都是在不及格的大坑裡,難以出脫。

瞭解這個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學習之所以處在不及格的邊緣,跟這個孩子的性情有著密切的關係。

他是一個特別容易驕傲的孩子,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得到表揚以後就會內心膨脹,忘乎所以,瞬間飄飄然起來。

在學習上就犯了浮躁、不嚴謹的大忌。再加上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對他來講,想及格變成了持久戰。

這樣的性情不適合給予表揚,而在某些時候適當的潑一點冷水,更容易澆滅它內心的傲嬌。

有的孩子天資聰穎,稟賦超常,在學習的路上,反而不斷的被跌入深淵。甚至走向行為偏差。

其中的原因很複雜,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表揚的不對導致孩子的沒落。

【5】

如何表揚更加恰當呢?

可以遵循一個原則:對事不對人。

這句話耳熟能詳,但是平時表揚時,卻常常都在違背這句話。大多數時候表揚只對人不對事,在某種意義上,這種表揚扼殺了孩子的潛能。

表揚如果能做到以下三點,對於孩子的教育效果更佳:

首先要做到描述事實或行為,表揚的孩子,他究竟做了什麼?要對事實進行描述。

接著要對孩子所做的事情表達我們的感受。

最後再加上我們對他們的評價。

孩子就知道他為何被表揚,他的所為給我們帶來何種感受,我們對他的評價是什麼?

有一天下班回家,兒子給我端過一杯水,跟我說:“爸爸,你上班辛苦了,喝杯水吧!”

怎麼表揚兒子呢?

往常我經常說“寶寶真棒”,“真孝順”,“兒子長大了”。

今天我想來改變一下:

“今天爸爸上班的確很累,但是你主動端一杯水給爸爸,並且說爸爸辛苦了(這是在描述一下事實)。

爸爸感覺到無比的溫暖,內心裡非常高興,一下子就不累了(接著來表達我的感受)。

你真是一個越來越懂事的男孩(最後我們來評價)!

孩子就知道今天接受到爸爸的表揚,是因為他所倒的這杯水的行為帶給爸爸一種溫暖,這也許還會激勵他做出更多的諸如此類的行為。

教育無小事,稍微最佳化一下表揚,也許就會給教育劃上一抹亮色。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如何培養孩子愛看書的習慣?育兒師經驗分享,這4點建議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