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01說起讀繪本,我感覺我身邊存在這樣兩種情況:
一種是從小不看繪本的,這其中較多是爺爺奶奶帶的,因為沒有人給孩子講繪本,孩子很排斥看書這件事。
還有一種是,年輕的父母主力帶娃的,會比較重視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像我認識的不少剛讀幼兒園的年紀就讀了幾百本的,有些都500多本了。
我家穎寶屬於後者,差不多5個來月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看各種實物卡片,之後就是各種各樣的繪本,到現在這個習慣一直在堅持著,每晚飯後十來分鐘的讀書時間。幾年下來,我的切身體會是:繪本閱讀一定要從小培養,讓孩子覺得這是一種習慣,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一個習慣從小培養要容易多了,等孩子大了,再想培養看書的習慣就比較難了。
02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更容易呢?接下來穎媽結合自己給娃讀繪本的經歷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讓孩子養成這樣一個好習慣。
一、從小培養
首先我們還是得重點強調從小培養的重要性。
在孩子懵懂無知,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給孩子引入繪本,對他來說是一件更容易接受的事。
比如剛出生幾個月的孩子,適合色彩對比強烈的黑白卡,或者是那種柔軟的布書以及各種水果動物的卡片。再大點,就可以引進那些圖大字少的繪本,或者是各種有趣的機關書、洞洞書、有聲書等。
不同繪本讀物的引入,要結合孩子的身體發育階段和認知能力發展水平。
二、必要時技巧介入
在某個階段,孩子也會有倦怠期,比如一歲半,二歲。像穎寶一歲半的時候很喜歡走動,每次給她講繪本都不安分,不是走來走去就是在一邊擺弄自己的玩具。這個時候想要堅持給孩子讀繪本,該怎麼辦呢?說說我自己的3個小技巧。
① 增加朗誦技巧
比如聲音抑揚頓挫一點,或者增加一些動作的比劃,根據閱讀主體變換不同的聲調等等;總之,要運用一切的形式吸引孩子重新回到閱讀這件事情上來。我家穎寶喜歡我來給他讀書,而不喜歡爸爸讀,因為爸爸總是平鋪直敘,沒有感情,而媽媽講的就生動多了。
② 選擇孩子喜歡的內容
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一歲多以後,會慢慢形成自己的喜好,如果平時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家長可以根據他喜歡的人物角色,或者是喜歡的事物來給孩子選擇繪本。喜歡小豬佩奇的,就可以給他準備小豬佩奇的整套繪本,喜歡卡車的,就可以給孩子準備小卡車系列的繪本。總會有孩子喜歡的型別。
孩子大了更加好動,有的時候你給她講書到一半,她就轉頭一旁玩自己的玩具。你試圖透過各種技巧,想讓他重新回到閱讀上而無望時,建議你不要管他,自己讀自己的,孩子在玩的時候,耳朵也還在“聽”呢。
穎寶也有這樣的時候,但是我發現在這樣的階段,他玩他的,我講我的,但是這些內容他都記住了。某天她不經意的時候哼了出來就是最大的驚奇。
三、家庭氛圍營造
家人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同樣十分重要。如果家裡有喜歡閱讀的習慣,孩子也更容易愛上閱讀。
▲TIPS:如何營造閱讀氛圍呢?
首先給孩子建立一個專門閱讀的空間,準備一塊閱讀角,有一個兒童書架,如果家裡有書房、或者有大書架更好。並在一旁準備一套供學習的桌椅。這可以在空間感上給孩子一種書香氣的氛圍。很多名人大家小時候都是家中藏書甚多,也是得益於這種薰陶,日後在閱讀和寫作上受益深遠。
每一天或兩天安排一次親子閱讀時間,可以一起看看書,也可以給娃講幾本繪本。有個朋友孩子不喜歡看書,她很苦惱,聽了她的訴說後我才知道,平時一家人飯後喜歡玩手機,也沒人給孩子講繪本,習慣沒養成,導致現在看到書就頭疼。
書就是玩具。將孩子的繪本放在他隨處可見的地方。特別喜歡的放在隨手就能拿到的地方。孩子想要看了,可能就隨手拿起一本讓你來講,興趣就這樣自然而然養成了。
四、持之以恆
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育是什麼?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所謂習慣就是經過無數次簡單的重複或練習固定下來變成自動化的行為方式。
當孩子有了閱讀的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慢慢有了閱讀的愛好。此時就要持之以恆的堅持。等孩子有了閱讀能力,就能夠自己看書了。當然,家長的榜樣行為還是非常重要,總不能要求孩子看書,自己一旁玩手機吧。
日本繪本大師松居直一直給孩子唸書到10歲,所以,如果你沒有看書的習慣,可以堅持每天給孩子讀讀繪本,這種啟蒙的力量影響也是無法估量的。
03以上4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家有入園前的孩子,趕緊試試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