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寒假了,原本做好了“全職”陪伴的準備。但因為工作原因,又不得已把兩個孩子送到親戚家“託管”了幾天。
在“託管”期間,親戚說,兩個孩子都特別聽話懂事:大寶每天按照列好的計劃完成作業;二寶每天中午能吃滿滿一大碗飯(親戚喂的),吃完飯還會乖乖去睡午覺。
讓我放心。
我是很放心的,而且我知道,她們說的絕對都是真的。
這兩個孩子,不管我把他們“託管”到哪兒,都會得到“挺懂事的”評價。
但這種“懂事”,在家裡,在我面前,卻是極難得出現的。
就連這次臨時當託管的親戚也看出來了“只要媽媽一來,就不行了,不聽話了”“看來,問題出在你身上啊!”
確實,我自己也深有體會和感觸——只有我開始生氣吼叫了,大寶才會不情不願的去書房寫作業(不會真寫,先得磨蹭一陣,看我出現又要發飆了才開始提筆);二寶更誇張,每次吃飯前洗手,都得先在地板上滾一圈說肚子痛才罷休。
以前,我真的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直到昨天,在親戚家吃飯,飯前帶小寶去洗手小寶又開始作妖,我才發現,原來,小寶這毛病是我“培養”出來的,問題的確在我。因為當天中午,親戚帶小寶去洗手,他都是開開心心服從的。
我記得有幾次飯前帶他去洗手,不小心弄溼了他的袖子,冷水順著小手臂流到他胳肢窩裡,使得他很不舒服。大冷天的,要換衣服,他覺得冷但又不喜歡溼答答的感覺。所以後來幾次,他吃飯前都拒絕洗手,我就隨他去了,用溼巾幫他擦好就讓他開動了。
後來,小朋友就越發不肯洗手了,到最近,一聽到要求他吃飯前洗手就滾地板說肚子痛。
初次看到他滾地說肚子痛,以為是真的,就趕緊把他抱起來,揉肚子喂開水,語氣心疼、關切。
一兩次後,居然形成了“條件反射”,每到要吃飯了,我一說去洗手,他就說肚子痛,開始哭鬧滾地。
今天中午吃飯,小寶一如既往地要開始他的“表演”。我先宣告“不洗手,就不能吃飯”,並且備好了溫水讓他自己洗。當然,他是拒絕的。我依舊堅持,並且說中午有他最愛喝的雞湯,不洗手,就沒得喝。
小寶繼續哭鬧,我和大寶開始“美美的吃了起來”。告訴他“你有兩個選擇,第一,選擇不洗手,餓肚子,第二,洗完手喝美味的雞湯”
最後,他抵不過雞湯的美味,還是說“媽媽你帶我去洗手吧”(我很小心,擼起他的小起袖子,告訴他手要放低一點,一邊給他編故事說現在他手裡的細菌王國正在被消滅。即便如此,他洗完還是不開心,又說肚子痛)
我想,現在小寶之所以在我面前各種“作”,一定也曾經像“洗手事件”一樣,在不經意間發生過什麼“故事”。
我的“隨他去”,沒有及時想辦法幫他重新體驗洗手的“快樂”,反而縱容著他,用溼巾代替洗手,反而加深了他對飯前洗手的抗拒,進而導致我自己反而被他“操控”著。
我突然想,像我這樣的,對孩子不守規矩,一次次容忍和退讓的母親,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慈母多敗兒”裡面的“慈母”?
在孩子成長的那麼多日子裡,以“忙碌”為藉口,不去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可不正是“師之惰”嗎?
到哪一天,想起來了,才後悔以前沒有好好管教,無能為力了才後悔自責,又有何意義呢?
那不如,現在起,就勉勵自己,像對待工作一樣認真的對待孩子的教育,努力學習教育知識,掌握教育技能。留心,用心,做一個有愛心,有邊界,有原則的母親,不再被孩子操控情緒,操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