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雖然我們並不真正瞭解孩子是否有能力,我們也並不真正清楚孩子的某種行為的用意是善的還是惡的,但是我們寧願從積極的一面去相信,我們相信他是有潛能的,我們相信他是一個好孩子。
這種相信會在無意識中影響和改變我們對待幼兒的方式,而我們的期待最終也透過我們自己的行為方式的改變變成了現實;幼兒受到我們的行為影響,他們也許感受到我們背後的積極的期望,也許感受不到,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朝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我們在真正瞭解孩子之前,我們在明確地知道幼兒的一個行為之前,要儘可能地從積極的方面去相信、去期望,並且帶著這積極的期望去行動。
什麼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直譯為積極的訓導)是一個被無數家庭和學校驗證的、行之有效的不嬌縱也不懲罰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們終身受益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正面管教是源自於美國的知名親子教育體系,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由教育學家簡·尼爾森、琳·洛特發展完善,倡導『和善而堅定』、『既不驕縱也不懲罰』的養育模式。在家庭會議(班會)、鼓勵、從錯誤中學習等多種工具和方法的幫助下,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次挑戰都當成培養孩子品質與技能的機會。
正面管教的課堂是基於『個體心理學』充滿實踐活動的課堂:全程體驗式教學,透過頭腦風暴、情景再現、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孩子的想法、感受、決定,更深入地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同時課程中演示實際的育兒困擾,隨時學以致用,幫助父母成為掌握多項『和善而堅定』方法與工具的新一代好爸媽。《正面管教》讀完之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經歷後的共同成長。《孫子兵法·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什麼是有效的方法,什麼是有發展的方向,運用以終為始的思維,用成長的心態,最終雙贏的結果反向地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之道,從中獲得經驗和共同的成長!
“以終為始”思維是一種反向思維方式。就是從最終的結果出發,反向分析過程或原因,尋找關鍵因素或對策,採取相應策略,從而達成結果或解決問題。
從開始的思考我們最終要達到的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出發,是培養具備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價值的社會和人生技能.
有能力的人需要具備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從這個點出發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書中開始分析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的雙方的現狀是什麼樣的。互動方式有哪些,做出比較之後我們得出了有效的標準,我們確認好我們的行為方向在哪裡.歸納下來是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
我想教還需要孩子願意接納這種方式的教育。資訊的傳遞一方發出,一方接收到,才是有效的傳遞。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更有利於這種資訊的傳遞呢?
當然是贏得合作來得更有效,更大利益化,是嗎?
那麼,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需不需要知道呢?
兒子今天說我不討厭鋼琴,但是讓我彈鋼琴我就不行!我說我理解,你現在不願意彈鋼琴,不是不喜歡是是暫時做不到,興趣還達到,是這樣嗎?兒子說,你這樣說,我覺得你說是對的。要是之前,我會一棒子打死,是你不夠勤快,想偷懶吧。結果可想而知,不歡而散,問題激化的同時,關係也會破裂,是嗎?
然後,我說吉他呢,你喜歡彈嗎?兒子說還可以。於是,今晚我聽到了久違的吉他聲。孩子意識到了什麼呢?其實他意識到吉他要比鋼琴簡單,他想起了他之前彈吉他時的好感覺。
共識是興趣可以先從簡單地來,而不是一巴掌打死,非此即彼,全依照我的觀點來,彈鋼琴就是彈鋼琴。其實彈鋼琴可以先從彈吉他開始,曲線救國,沒有什麼不好,吃掉老鼠就是好貓。
正面管教就是從結果出發,尋找多種方法。方法總比困難多,即使不成功也會得到經驗!
贏得孩子不是贏了孩子,是雙打,就不要去尋求單打的獨孤求敗了。什麼是贏得,我的思考是心流湧動發生的時候。非暴力溝通是以愛之名,正面管教自然也需要以愛來連結雙方。我的思考愛是最有利的武器,是化一切困難的大法。
什麼是為你好,是為你的今天好是好,還是為你的明天好是好呢?答案是為你的一生好的好才是好。今天明天不同,面臨的環境不同,界限也就不同,我始終尊重我們是不同的個體。不同是什麼,是相對的,有交集有各自的空間。瞭解這種狀態是尋找界限的不二法門。
瞭解雙方面臨的問題,淵源,更加深了理解,在接納的狀態下分析解決問題,更能夠找到與之匹配的較恰當的方法。
正面管教——關於解決問題的3R1H1.相關( Related)
2.尊重( Respectful)
3.合理( Reasonable,)
4.有幫助( Helpful)
在《教室裡的正面管教》裡有說明當學生們由關注於邏輯後果轉向關注於解決問題時,在兩次頭腦風暴中提出的建議有著驚人的差異。
當雙方的目的都用來解決同一個問題,雙方的力量是聚寶盆似的,像是個爐頭,近火集功。而不是似一盤散沙,各說各的理,各行各的路。也就是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的道理了!
我最大的方法的收穫在積極的暫停和啟發式提問。
今天,我兒子問了我一個問題,我的答案他不滿意,我聽到了他的不滿情緒。我暫時沒有好的答案給到他。我這時想到了暫停。我說出事實。我沒有聽清楚你說的話,我在聽書,腦子裡一邊想著聽書,一邊聽到你的講話,我其實什麼都沒有聽到。我說出了事實,兒子接納了,這個問題暫時放下了。還好我情緒控制得好,沒有被兒子反饋的情緒帶跑,即使看到事實。雙方都可以接納的狀態,我想這樣也算是積極地暫停吧!結果就是兒子繼續幫忙和我一起做家務。
之前呢,我一聽到孩子的反對意見就爆了,最後兒子撂挑子走人,我獨自飄零風中!
再來說個啟發式提問的例子。昨天做了一個簡單的家庭會議。主題是我要打掃衛生,問兒子願意幫忙嗎?
兒子說可以。他問他能做什麼呢?我說我需要你把窗簾拿下來,可以嗎?
兒子說行啊!結果今天就是窗簾兒子幫我拿下來,人家順手還把窗簾杆卸下來截取了一段,做到了更適合我們牆面的尺寸。我也看到兒子把這件事情當做他是一家之主的狀態做的,效果確實不錯呢!
我要包水餃,我問兒子願意幫忙嗎?人家說不包,我選擇問他可以揉劑子嗎?從難到簡的選擇,最後他選擇給我揉好,然後還負責下了水餃。當然一如既往地,下的第一盤水餃裡的第一個被兒子用筷子夾起來放到了忙著包水餃的媽媽的嘴裡!效果也還可以吧?哈哈哈·····
生活中免不了小錯誤,是小插曲,也是小確幸。如果我看做是個大錯誤,我就把它放大成了絆腳石,如果我帶著興趣去看它,它就會是個小彩蛋,從中學習到經驗。
我一天穿著穿反的衣服上班一天回家和孩子聊,我說我知道你穿著不同的一雙鞋子去上學什麼感受了,兒子說啥呀,這沒啥了不起,不是常有的事情嗎!那我看到什麼,面對錯誤,我不把它放大,我看到它真正的意義在哪裡,我反思我今後注意的點在哪裡?有思考就行了,而不是在錯誤的結果上究其不放,讓挫敗感打敗好感覺!開放的心態,給到孩子即可,我是這樣的以為,你呢?
幸福的生活是什麼呢?其實正是正面管教的目的,在相互的關係中體會到歡樂,和諧,合作,分擔責任,相互尊重和愛。也就是兩個詞,擁有愛和歡樂的好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