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導語:家暴最近又上熱搜,家暴不止發生在成人之間,弱勢的孩子常常也會成為家暴的犧牲品。家暴,傷親人,更傷孩子的心。

晶晶媽問:“我平時管教孩子,說話重點,揮揮手嚇唬一下,孩子就說我家暴。真的是這樣嗎?”北京的張荊律師說:“行為人對未成年子女實施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可以認定為是家暴行為。”晶晶媽說:“那我這個不算家暴,這是這個孩子的做法讓人有時候實在忍無可忍,還犟嘴,這孩子怎麼管啊?”

育兒大V菁菁媽說:“我們似乎都有這樣一個習慣,發生矛盾,無論與誰說話時都喜歡說話帶刺,喜歡不理不睬。懂的人或許會為此放下架子,不懂的人,維持了僵局,最終受傷的終是自己。和孩子發生矛盾,尤其是碰見“硬碰硬”的孩子,家長如果不注意應對方式,強制孩子屈從,最終只會是兩敗俱傷。”

孩子“硬碰硬”,家長怎麼辦?

1、求助

當孩子不聽話、鬧情緒時,演員孫儷的做法堪稱典範。對於孩子發脾氣,孫儷的總結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有情緒問題在所難免,重要的是要把問題儘早解決。孫儷之所以有這個結論是有原因的,有一段時間她和兒子等等相處的時候,發現等等有時會不開心,鬧情緒,並且這種情緒一直持續。沒有急躁,她不明白等等不開心的原因,就趁著休假,向育兒專家求助。在育兒專家的幫助下孫儷終於弄清真相:原來等等發脾氣的根源,是討厭家人將他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等等覺得這很委屈,後來,經過孫儷悉心開到,等等恢復了快樂。孫儷做母親的細心和對孩子情緒的重視。在自己無法很好解決問題時,向信賴的專家求助。

很多時候,因為不關注,孩子便下意識認為父母不在意,受了委屈自己吞嚥,負情緒也自己消耗,待消耗不了時,就會變成悲劇。

2、不要當眾斥責

常見到很多家長,孩子當眾犯錯時立馬批評甚至大聲呵斥。其實這麼做即傷孩子自尊心,效果還不一定好,家長可以在孩子犯錯時及時在孩子耳邊輕聲提醒,如果還不見效,可以帶孩子到相對僻靜無人的地方,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良好的溝通。這樣做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即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

3、不要"偏心“,就是累家長

二胎政策放開後,很多家庭選擇生二胎。但隨著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家長偏心的情況變得屢見不鮮。家長的偏心,並不利於孩子們的成長。會引發孩子許多牴觸情緒。

有一位三年級的小男生,在一檔教育類節目中吐糟自己的父母偏心時說,每當妹妹過生日的時候,父母必定會把房間裝飾成妹妹最愛的粉色,除此之外,房間裡還會精心佈置,買妹妹喜歡的蛋糕和禮物。但是等到小男生自己過生日,父母只會準備蛋糕了事。這樣區別對待過生日方式,讓這位小男生內心落差很大。此外,父母在玩具上也區別對待,小男生玩具太多被父母要求扔掉。面對妹妹堆積如山的玩具,卻不讓妹妹把玩具清理一下。甚至是寫作業,爸爸媽媽會誇獎妹妹而嫌棄本來優秀的他寫得慢,還讓他要和妹妹學習。種種不公讓小男生懊惱不已。

偏心導致孩子的情感被父母忽略,這是一種“不明顯的傷害”,在情感忽視中長大的孩子。當他們遇到挫折時,他們不會寬慰自己,反而會加倍自責。嚴重影響在社交活動中、學習中、工作中的表現。因此對二胎家庭的父母來說,寧可自己累點,也不要忽視對大寶二寶的心理關注,只要是事關大寶二寶的事,都要儘量做到一視同仁,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及時的溝通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解決家庭問題的一劑良藥。

結語:隨著孩子的成長,越來越明白“自我”是怎麼回事,於是孩子開始慢慢行使自己的自主能力,有些孩子撞了南牆都不回頭的固執更讓心力交瘁的父母頭疼不已!這時候孩子和家長的硬碰硬,其實是他在堅持自己的信念,孩子或許並不明白自己的堅持是否值得,家長要做的就是“軟磨硬泡”,正向引導孩子。

——END——

我是為娃學畫,我始終堅信初生的嬰兒好似一張白紙,一方未開墾的沃土,父母唯有勤練“畫功”,才能為娃畫出一條人生坦途。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父母的重男輕女是精神需求,你拿一輩子的物質都填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