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半夜孩子哭,老婆怎麼哄她也不睡,我就去衝牛奶,還勸老婆別心煩,養孩子是麻煩的,大了就好了。……實際上孩子大了也操心個性,能力培養,學習成績,人生髮展方向,也不省心。那麼人一輩子結婚成家,有孩子為什麼?我查過知乎,大意指出孩子都是父母的人生希望,因為每個人無論貧富貴賤,都會有死亡焦慮,人生的虛無感,而孩子的將來如果過得好,就相當於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某種生存意義,所以雖然生養孩子辛苦,生活瑣碎,平凡,但陪著孩子成長,見證孩子長大,自己衰老也是一種自然生命規律,人生快樂。因為時間不可逆,這時人大概也會有一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嘆,蘇芮的《牽手》歌中也唱過,“因為愛過你的愛,苦過你的苦,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追逐著你的追逐。”

但是我看網上訊息,大家都在談如今房價,教育成本上升,社會環境競爭激烈,普通人醫療,養老壓力巨大,都得拼命賺錢。現在的結婚成了一個複雜問題,離婚率上升成了算術題,人口出生與死亡率也陷入一種低慾望社會發展模式,將來很可能就會象現在的日本,出生的人口大幅減少,老年人越來越多,社會難有發展動力,沉悶得讓人窒息。可造成今天這種局面的原因又是什麼呢?要知道我讀小學的80年代,鄉村到處刷的標語還是“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要想富,少生孩子,多栽樹”,……如今時過境遷,居然是這樣的結果。以至於有網友尖銳的提出,有“計劃生育”那麼對應的邏輯有“計劃死亡”嗎?政府當初制定政策時是理性,全域性考慮,可沒有想到經濟發展起來後,每個人自然會理性算計生育的成本收益,甚至造成經濟越發達地區,人口增長為負值的現象,所以在我看來,這正應驗經濟學家哈耶克所說的人類有一種“理性的自負”預言。因為人們大多數時候的決策都是在資訊不充份,面對外在條件不斷髮展,變化中做出,誰也難以預料將來的社會,科技會轉變成什麼樣子,所以無論個人或政府決策層都應謹慎,不要盲目自信,自以為是,沒有誰可以預見未來,頂多是未雨綢繆,預防“前車之鑑”,但願我們的未來不是如今日本老齡化社會展現的樣子,我們依舊有活力,有創新力。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怎樣培養出個富足感的孩子?三歲學會慷慨大方,爸媽只需多做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