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哈嘍,我是小椰子的媽媽,是一位已經有1年半經驗的“新手麻麻”,也是有著8年媒體從業經驗的文字工作者。

這是我的第10篇文章,今天我們來聊聊子女與父母的關係。

本來我以為這個話題肯定是走煽情路線,會有各種暖心的情節產生。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大部分發言的人都是在吐槽自己的媽媽的,其中不乏更嚴重的案例,已經上升到憎恨和咒罵的地步了。

耐著性子爬樓看完這兩個群裡的聊天記錄,其中的一些內容讓我看得非常難受。原本以為不合格的媽媽只存在於極端的個案中,現在發現事實遠非如此,即使不是窮兇極惡的媽媽,在孩子身上留下的傷害也可以很大。

這些傷害雖然沒有嚴重到虐待的程度,可是對於孩子的心靈和人生卻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

1.我希望我媽去死

“我現在希望她去死!”即使隔著螢幕,我從手機上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依然能感受到這個小姐姐的恨意。但是心裡還是很詫異,這位媽媽到底是做了什麼樣過分的事情才會招來孩子這樣的怨恨。

仔細看了她的聊天記錄,雖然她並沒有詳細說明來龍去脈,光從她說的兩件細節中足以體現出這位媽媽的狠和自私。

根據小姐姐講述,“小時候考試沒考好,我媽罵我,你長大去當妓女。”媽媽得是多狠的人才能講得出這句讓自己女兒去當妓女的話,這個真的是好狠毒的詛咒。

另外,這位小姐姐還透露,她父母養她就是為了防老的,並沒有把她當作一個活生生的人看待,言辭之間,對於父母的自私盡是鄙視。

無獨有偶,另外一個小姐姐也同樣遭到了媽媽的否定打擊,覺得在她媽媽眼裡,自己做什麼都不對,“他們罵我的時候,我很痛苦,很想死”

這種不被自己媽媽認可的感覺,現在說起來都還能感受到那種絕望,就像一個小孩期待父母肯定的眼神,可是隻能一次次得到否定和指責的答案,可想而知,這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啊。

還有的人是自己當了媽媽後,和自己的媽媽產生了隔閡,甚至不願意多來往。因為自己當了媽媽之後,才瞭解到一個合格的媽媽應該是怎麼樣,才意識到自己之前遭受了媽媽太多的冷暴力和不正確的對待。

我在此之前一直天真地認為除了個別極端的不負責任的父母,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是愛孩子的,而孩子對於父母也有著天然的親近和愛意,沒想到,媽媽的惡意竟然能如此大,而孩子對於父母的恨竟然也能如此深。

從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到反目成仇或者形同陌路,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2.孩子為什麼會和媽媽反目?

不斷否定和打擊

在孩子最需要肯定和鼓勵的時候,不但不給予關愛和支援,反而是不停打擊和諷刺。

比如,孩子考試不及格,沒有想過跟孩子溝通一下原因,首先想到的就是責問一番孩子,為什麼考試不及格,怎麼這麼不努力,知不知道全家為了孩子讀書付出多少。

試想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明孩子自己考得不好想要尋求父母的支援和安慰,得到的反而是責難,本應該成為溫馨港灣的家庭卻成為孩子的風暴中心。

哪個孩子能承受得起長此以往的否定和打擊,只會越來越覺得自己差勁,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自己。

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小孩,自我價值感一般都不會太高,很容易自卑,獲得一點成就都會認為自己不配。

正如上文中的那個小姐姐一樣,小時候被父母罵的時候,自己很想死,因為一直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很容易找不到存在的價值而輕生。

沒把小孩當作獨立的個體看待

有的父母掌控意識太強烈,對於子女的一言一行都會有強烈的控制慾望,就好像子女不是一個人,而是從屬他們的一樣物品一樣。

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會幫孩子決定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以及交什麼朋友,這個階段,孩子還不太懂事,父母安排好的這些就乖乖接受。但是一旦孩子有了自主意識,父母干涉得太多,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而很多父母卻始終認不清楚這一點,認為是自己的骨肉,自己有權利去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不聽就是叛逆,就是不對的。就因為是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在自己面前談什麼自由和空間。

有這類意識的父母,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比較強的控制慾,比如孩子不聽話不給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這種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於是,他們可能會採取懲罰的措施來逼迫孩子聽話,不跟別人分享玩具的話,那就沒收你的玩具。採取這樣的手段,的確可能會讓孩子迅速聽話,但是卻也可能失去了孩子對於自己的信賴。

這型別父母到孩子長大的時候,更容易化身胡攪蠻纏的那一型別,女兒找了異地的物件,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很可能要女兒馬上分手,不分手就撂狠話,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這次就有個小姐姐說,她妹妹找了一個自己父母不太喜歡的物件,媽媽就打電話跟她妹妹說,讓她妹死在外面不用回來了。

其實,不管是小時候還是成年,孩子始終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作為父母,可以給一些建議,但是卻不能將自己的期待全盤強加到子女身上,子女有自己的人生,父母是無權干涉的。

愛孩子就要做到如他所是,而不是如你所願。

沒有父母該有的責任心

為人父母從來都不需要考試,這就意味著會有很多不負責任的父母混進了父母的隊伍。他們很可能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決定生下孩子,他們對於這個小生命的到來沒有期待,有的只是壓力甚至可能是恨意,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生的孩子,可想而知會遭受怎樣的厄運。

群裡一個媽媽說,村裡有兩個小孩的媽媽是外地的,跟爸爸離婚之後走了,只留下兩個小孩,爸爸好吃懶做,賺點錢就會去賭博,然後賭輸了就拿孩子出氣。所以兩個孩子寧願睡菜市場也不願意回家。

我又想起前段時間那個被媽媽拔掉牙齒、用沸水燙頭的小女孩童童,被自己爸爸抱摔致死的2歲男孩……一樁樁觸目驚心的案例,皆是由這類不配為人父母的人所做,只能說,遇到這類父母,真的是孩子此生的災難。

當然大多數情況下,父母並沒有那麼可惡,但是缺乏責任心的父母還是比比皆是。他們不懂得如何更好地愛孩子,不知道怎麼在言行上去以身作則,他們或在孩子面前大聲爭吵,或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顧。他們沒有盡到為人父母該承擔的責任,簡單以為提供了吃穿住,供孩子讀書,就已經夠了,其實這是一個錯誤想法。

只有在身心方面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3.良好的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當看完群裡的聊天記錄後,我的心裡也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個女兒,我很慶幸成長在一個相對有安全感的家庭,沒有承受那些小姐姐們的不幸遭遇,但我也深知我身上的某些地方不可避免還是受到了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

小時候,忙於生計的父母能供我上學就已經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了,對於我心理和情緒的關注壓根就不會有,所以我很少會在父母面前表露自己的情緒,遇到難題也基本不會告訴父母。

因為我知道,哪怕我告訴他們,不僅得不到想要的安慰和鼓勵,反而可能會遭到責怪。原因就因為這一良性互動早在很多年前就被無意識地切斷了。我並不埋怨我的父母,他們已經是在能力範圍之內提供給最好的,只是因為客觀條件所限,沒辦法做到更好。

所以現在作為一個媽媽,尤其重視家庭教育以及自己對於孩子的影響,希望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不要求他按照我的期待去活。

能做到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願,我也只希望當他的腳手架,不會對他的人生做過多幹涉,在他難過或者痛苦的時候,能告訴他,孩子,沒關係的,媽媽的懷抱和肩膀永遠都在你身上,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回來。

12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兒子高燒醫院排隊830號,媽媽情緒崩潰亂插隊,醫生:講點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