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經過:今天與同事們一起在辦公室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一個媽媽給我們講述了早上送女兒上學前發生的事情,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特記錄下來進行覺察反思。“今早送女兒上學,前幾天聽孩子說上車後很冷(私家車),故此提前讓爸爸下去發動車輛,開好空調,讓孩子一上車就有一個溫暖的環境,時值學期末,馬上要進行期末考試,藉此機會教育一下女兒,妮兒,你看你爸爸為了讓你上車後不冷,提前下來打火啟動車輛開開空調,爸爸多疼你,我們為你都改變了這麼多,你是不是也改變一下學習態度,主動學習一下……,說了很多以後,孩子毫無反應,最後,孩子回了一句,省長是誰?媽媽你認識嗎?媽媽一聽火冒三丈,給你說什麼呢?還省長,就你這學習成績永遠見不到省長……”越說越激動,情緒全爆發,至此,母女溝通全面中斷,媽媽竟不置可否。
反思:縱觀整個溝透過程,可以看到孩子的聰明應對,首先是個漂亮的打岔,岔開話題,可笑媽媽竟然沒察覺到,仍然往學習上引申,孩子使用沉默的方式來被動攻擊,她非常明白媽媽太強大,自己無法正面攻擊,只能曲線救國,透過激怒媽媽,使媽媽情緒失控,然後終止了溝通,達到安靜的目的。
其實,媽媽想表達的是我們很疼愛你,希望孩子看到的是這種濃濃的愛意,然而,表達出來的是讓孩子深深地內疚,孩子無以應對,只能沉默。另外,事事與學習關聯,必然激起一個天天沉浸於學習中孩子的煩感,學習的聲音天天縈繞於耳邊,不絕於耳,他們身心疲憊,希望自己安靜一下,放鬆一會兒。提及到此,我也要檢討自己,每天與兒子散步時總想過度教育(這種喜歡說教從哪裡來?)刺探學習情報,被兒子警告多次:散步時間是我難得的放鬆時間,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此時間內不提及任何學習事項。
我始終堅信,每個孩子都是健康聰明的,大多不存在智商問題,情緒的掌控與調節疏導是關鍵所在,將來他們的社會比拼的是情商而不是智商,說到底就是與人為事和處理關係的能力,學習不是第一要務,成績更不能替代一切,社會上高分低能和高學歷低情商的人比比皆是,我們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後代超越自己,但是,在這份深重的希望之前,請先學會尊重、平等、包容、鼓勵和欣賞。美國知名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說過:“我允許自己失敗,但我不允許自己沒有嘗試;我允許自己犯錯,但我不允許自己沒有努力。”教育孩子本就是個試錯的過程,這條路不會一帆風順、一馬平川,一定會坎坷不斷、磕磕碰碰,讓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嘗試、認真學習總結,潛心陪伴他們度過人生中每一個精彩而又酸澀的瞬間,不斷學習提高智慧高度和視角廣度,靜待花開,用陪伴收穫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