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章字數:約1800

閱讀時長:約6分鐘

孩子在飯點總是拒絕吃飯,這可是家裡的大問題。對於孩子這個問題,家長可謂是使盡了渾身解數,但是孩子是管教也不聽,硬塞也沒用,解決問題的方法到底在哪裡?

部分家長會想到這麼一個“好主意”:餓孩子一頓,一頓不行就兩頓。孩子知道餓了,自然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乖乖在飯點吃飯。那麼這樣的方式真的有效嗎?

小林的父母白天都要上班,於是就把孩子託給爺爺奶奶照顧。結果每次下班回家吃飯的時候,發現孩子總是不吃晚飯,說自己很飽。

小林的媽媽覺得這是孩子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孩子不吃飯就沒法長高,於是就決定餓孩子兩頓,給孩子長長教訓。

沒想到第二天上班時就接到了家裡老人的電話,說孩子因為肚子痛進了醫院,醫生說是孩子的腸胃出了問題,孩子原本消化就不好,在家經常吃零食不吃飯,自然就生病了。

孩子不吃飯,餓他們幾頓,不僅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影響,還會危害親子關係。要真正改變孩子不在飯點吃飯的壞習慣,我們要了解背後的原因,家長們不要讓自己無意識的行為,對孩子產生隱形影響。

一、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原因

1. 腸胃不好

孩子的腸胃較成年人而言是比較脆弱的,有些家長溺愛孩子,當孩子碰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時,就放任他們去吃。

但孩子對於自己胃部的容量大小是沒有意識的,因此他們常常會出現過量進食的情況,導致積食,給腸胃帶來很大的負擔。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孩子自然也就吃不進飯了。

2. 飯前吃零食

老人在家裡帶孩子的時候,為了討孩子喜歡,會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願望,給他們提供零食。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強,有事沒事的就抓起零食往嘴裡塞,時間一長,就影響了正常的吃飯。

3. 飯菜花樣太少

一些家長可能不是那麼會做飯,或者他們只依據自己的喜好做飯。一方面,孩子的口味與大人不同,他們偏愛甜口清淡的東西,而大人們會比較重油重鹽,沒有了合適的下飯菜,孩子會對幹吃白米飯感到抗拒。

另一方面,有的家庭早中晚都只吃麵條,或者只吃咖哩,孩子面對千篇一律的搭配,很容易失去食慾。

孩子不好好吃飯,也許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吃,而是因為他們的身體出了點問題。家長們也需要反思,自己日常是否給孩子提供了過量的零食,做的飯菜是否符合孩子的胃口。

二、孩子不吃飯的影響

1. 健康受損

如果孩子經常不好好吃飯,或是家長經常用餓一頓的方式來懲罰孩子,那麼孩子的脾胃很容易受到影響。

原本孩子的脾胃就尚未發育完全,處於比較虛弱的狀態。如果經常不吃飯,孩子的脾胃就會出現問題。

2. 親子關係出現問題

如果父母總是用餓一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就會影響到親子關係。例如,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而父母卻不允許孩子上桌,把孩子晾在一旁,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受父母的重視而感到傷心,這種失落感對孩子的心靈是一種嚴重的傷害,會使孩子不願親近自己的父母。

3. 飲食習慣變差

如果孩子常常不在飯點吃飯,他們的飲食習慣就會變差。例如,通常孩子習慣於按時吃飯,食物的量也是固定的。如果他們因為吃了太多零食,而改變自己的進食量或進食時間,時間一長,他們的飲食習慣也會改變。

孩子不吃飯的原因有很多,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們乖乖吃飯,就必須找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三、想要讓孩子乖乖的吃飯,用三招就可以搞定

1. 增加菜色與花樣

在做飯時,父母需要遷就孩子,瞭解他們的口味做些健康飲食,一日三餐中儘量做些變化。有的父母只注重營養,而忽略菜品的賣相。

實際上,孩子對五顏六色的食物會更有興趣,因此我們在做飯時,也要多注重色彩搭配,以便於勾起孩子的食慾,讓他們自覺吃飯。

2. 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態

如果孩子表現出身體不適的狀況,家長們一定不要認為放任孩子休息一會兒就好了,或者只是讓孩子吃點消食片。孩子的恢復能力沒有大人強,一旦他們的脾胃出現問題,就很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時帶孩子就醫。

3. 控制孩子的零食

現在的零食五花八門,口味也非常多樣。孩子最愛吃的零食無外乎糖果、薯片和冰淇淋。

大量吃糖容易引起蛀牙,薯片會導致上火,而冰淇淋就更不適合脾胃虛弱的孩子了。家長們可以儘量為孩子們挑選健康零食,並且嚴格把控孩子零食的量,嚴禁他們在飯前吃零食,這樣孩子的飲食習慣也會變好。

結語

孩子不吃飯並非一件小事,家長們要學著培養孩子規律的飲食習慣,才能讓孩子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

6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小兒感冒期間要注意的3個問題,防止反覆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