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孩子在校園裡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保護不可能時刻都湊效。這時,有的孩子就會在學校裡被其他人欺負。
透過觀察我們也能發現,遭遇校園霸凌的孩子,往往都是那些看起來很好欺負的孩子。
而有的孩子之所以會成為好欺負的弱勢群體,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的心裡感到自卑,感到自己處處不如其他人。
在自卑心理的作祟下,這些孩子通常會用內向和沉默來偽裝自己。
久而久之,自卑的孩子就更容易遭遇校園霸凌,因為這些孩子滿臉寫著“我很好欺負”。
有哪些原因會導致孩子自卑呢?1)長期被打擊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都奉行“打擊教育”,經常都是不管孩子的表現如何,都要對孩子進行打擊,以免孩子驕傲自滿。
但是這部分父母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樣的打擊教育所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每當孩子興沖沖地想要獲得父母的認可時,獲得的卻是父母毫不留情地打擊。
久而久之,長期受到打擊的孩子就會養成不斷否定自己的習慣,不管自己做什麼事情,還沒有等周圍的人評價,孩子就會率先否定自己。
也正是因為如此,孩子就會慢慢形成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2)缺點被不斷放大
我們總說,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瑕的,而是應該有優點也有缺點。
然而部分對孩子有著超高要求的父母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往往想要讓孩子更完美,從而無法忍受孩子的缺點。
不管孩子的缺點是大還是小,這部分父母都會將孩子的缺點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經常不斷放大孩子的缺點,還不斷提醒孩子這些缺點的存在。
雖然父母的初衷可能是希望孩子對自己的缺點加以改正,但是不斷放大孩子缺點的做法,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差勁,從而生出自卑心理。
3)性格比較內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性格,外向開朗的孩子是好孩子,靦腆內向的孩子也有其可愛之處。
但是有的孩子本身性格就已經非常內向,還得不到有效地引導和開導。
這部分孩子知道自己的性格比較內向,看到其他孩子開朗地談笑風生時,心裡經常會嚮往和羨慕。
但是這部分性格內向的孩子卻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像其他人一樣融入集體。
長期發展下去,這些原本只是性格不夠開朗的孩子,卻逐漸因為自己的性格內向而否定自己,產生自卑的心理。
每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他人欺負,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遇校園霸凌,那麼想要避免孩子遭受傷害,父母就要從改變孩子的自卑心理入手。
父母怎麼做可以幫助孩子走出自卑的心理呢?首先,多給孩子一些關注。
自卑的孩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人群中非常不起眼,甚至完全不會有人注意到他們,就像是“隱形人”。
想要讓孩子走出自卑的心理狀態,父母不妨從多給孩子一些關注做起。
不管孩子是高興還是難過,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父母都應該經常關注孩子的動向,關注孩子的狀態。
獲得了關注之後,原本自卑的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也就有勇氣慢慢開啟自己的心扉,從自卑的心理中走出來。
其次,多和孩子溝通。
自卑的孩子習慣了被身邊的人忽視,也習慣了沒有和自己說話,沒有人傾聽自己的想法。
一旦父母注意到了孩子的這種狀態,並且儘可能地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孩子就會發現,其實並不是沒有人關心自己。
而透過溝通和交流,父母可以知道孩子的想法,以及孩子為什麼會變得自卑的原因。
長期的良性溝通下,孩子就會慢慢地改變對自己的想法,從自卑的心理中掙脫出來。
總結自卑不僅會讓孩子受到欺負,還影響著孩子對自己認同感。
每個父母都需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心態,別讓孩子因為自卑,而逐漸長出一張“軟柿子好欺負”的臉。
每日一問:自卑的孩子還有哪些特徵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