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身上都會有一技傍身,有的時候甚至不止一件。自己小的時候,也沒有像現在孩子這般的勞累。
人民日報之前發過這樣一則文章: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數百家長徹夜排隊報興趣班。
看著在這圖片上,站在寒風中的各位家長,為了孩子的一切執照,不惜耗費時間精力和金錢。有的時候一個孩子要學四、五個興趣班,書法、舞蹈、游泳等等,但是給孩子報那麼多興趣班真的有用嗎?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興趣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興趣再去學。曾經一個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報了很多興趣班,孩子每一天小小的肩膀揹著大大的書包。
1、運動
關於眾多的興趣班,我更建議家長報運動類的,主要目的為了增強孩子的身體抵抗力,如果是一些才藝類的,可以晚一些學,但是如果孩子是真的喜歡也可以學,但是一旦學了,就一定要堅持住,就需要家長分辨,孩子真的愛,還是一時興起。
不然這段時間內,我們還是要以培養孩子的智力發育為主。特別是上了小學以後的孩子。要快速地將孩子的思維轉變過來更快地適應小學的思維模式。
2、益智遊戲
在眾多的益智書籍中,7歲左右的孩子我更加推薦《IQ益智遊戲大百科》這本書。他集合了世界上所有的經典益智遊戲。在孩子寫完作業休息的時候,就可以玩一玩。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的數學家秋山仁博士作為主編,博士建議,大家可以根據書中的內容自己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遊戲,這樣比直接購買成品而言,那孩子花心思做的更能讓他領悟到益智遊戲及數理的原理。這本書既可以讓孩子一個人獨自拿,也可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與家人,好友共同分享。
這套書一共有五冊,平面拼圖、數字推理、圖畫照片、迷宮冒險、立體移動。都是很有意思的遊戲。一共有80多個遊戲,可以反覆地玩。因為這本書的遊戲是可以透過影印機影印,可以重複的使用,這樣既不傷害書,又能重複使用。
比如平面拼圖這一本書,裡面的遊戲在後面都有相應的模型,可以用影印機影印,然後剪下來把相應頁數的遊戲。書中還介紹了製作遊戲的所需材料和工具。比如泡沫、板質、粘土、油性筆、膠水、剪刀、美工刀等等。這種需要自己動手的遊戲,一般孩子都會產生興趣。
比如七巧板這個遊戲首先介紹了七巧板的結構,然後介紹了七巧板的歷史,最後是七巧板的製作方法。接下來還有圖片,可以讓孩子嘗試進行組合。還有不同版本的七巧板:日本清少納言智慧板。
在迷宮冒險的那一本書裡,有各式各樣的迷宮:巨圖迷宮、基本迷宮、影象迷宮、立體交叉迷宮等等。這些迷宮遊戲都可以讓孩子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裡,吸引住他的注意力。書後還有答案,在孩子實在做不出來的時候,還可以有一定的指導。
還有風靡世界的九連環、小球打造的金字塔、比積木還有趣的瞬時錯亂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益智遊戲、有很經典。
所以我很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用一下,一定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