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育兒,是一個長期的話題,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的20年。當下年輕夫妻各有各的忙,孩子尚小,或已經上了學,生活瑣碎和工作壓力,往往孩子成了洩憤的物件。對於一個手無寸鐵的孩兒來講,他們接受了不該有的大人情緒,都會有什麼結果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

例項一:阿輝和妻子都是各自有工作的上班族,孩子出生時,妻子還可以在家帶帶娃,時間過得慢,孩子哭鬧,整天都在這個氛圍裡度過,孩子長到1歲時,和阿輝提出了要去上班,孩子交給父母來帶家裡帶。就這樣他們彼此都和沒生娃之前一樣,過著挺“輕鬆”的生活。然後工作上的不順利,受氣,和各種生活壓力,夫妻之間都沒有多餘時間照顧孩子,回到家,一看到孩子鬧,不聽話,就指責,拿出了在公司的“領導”口吻,吼著孩子,再反抗就要捱揍了,慢慢的從一開始一個人這樣做,後面也兩人如此對待孩子了。

有那麼一段時間,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天真,而多了一份恐懼,不說話,吃飯聽話地吃,吃完就發呆,不敢亂動,生怕有人打罵,成了一個不活潑的小朋友了。

例項二:同樣成長在創業家庭裡的小朋友,由於父母沒什麼文化,自身也是從棍棒出“孝子”長大的,這樣的家庭裡,一有什麼事不聽話不乖的,都會棍棒伺候,孩子出現了一個反常的效果,就是越打越不怕疼,越狠越能對抗。你打我就跑,你罵我就大聲叫。完全唱反調。

各種忙,加上暴力,導致孩子更早的叛逆,學會了更早的“自我保護”,偷錢,騙人,打架,上學沒上心等等。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一個很極端的表現,要麼懦弱自卑恐懼,要麼叛逆大膽反抗。靜一靜心,是什麼造成的呢,是孩子天生就不是塊人才的好料,還是父母的不重視和敷衍出結果導致?

大人可以有很大權力控制慾暴增,可以有很大浮躁產生不耐煩。但我們往往認為孩子會身心健康成長的,忽略了教育這一塊的重擔。實屬不應該。不能等到孩子定性後再來後悔,為時已晚。

教育是耐心的陪伴,愛心的呵護,仁心的教導。人生最大的成功,並不是多大的房子,多好的車,更不是存著多少位數。是孩子,愛的結晶,生命的延續,真愛的傳承。共勉每一個身為孩子爸媽們

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熊孩子一招制敵~消磨時光的益智手工遊戲禮物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