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夏日的午後,有一個老師帶著8名小學生來到了一個四周都是玻璃的房子。
老師拿出了一些包裝很精美的糖果,分別給了每個學生一粒糖果,並且對他們說:這糖果是屬於你們的,可以隨時吃掉,但是等下如果你們能夠等到我再次來到這裡再吃的話,我將再獎勵你們兩顆糖果!
說完以後,老師就離開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看著窗外桂花樹上飄散的桂花,還有百無聊賴的心情,等待變得越來越漫長,越來越難熬!
有個孩子忍不住,終於拿出了糖果,打開了糖紙,把糖果放進了嘴裡。
旁邊有些小孩看著同伴吃了糖果,聽著他嘴裡發出的“嘖嘖”的聲音,聞著從他嘴裡散發出的糖果的香味,也忍不住拿出糖果吃了起來。
但是也有一半的小學生千方百計地剋制著,忍住了一千一百次想要拿出糖果的衝動,直到40分鐘以後,老師重新出現在了他們面前。
老師履行了承諾,當場獎勵了他們每人兩顆糖果。
其實這是一個推遲滿足感的實驗,在後來的20年裡,老師追蹤了那幾個拿到獎勵的學生。
發現他們的語文和數學的成績,都比提前吃了糖果的學生普遍要高,並且在後來進入社會了以後,更容易勝任自己的工作!這是為什麼呢?
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定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這是一本心理學著作《少有人走的路》裡面說的一句話。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也是一本偉大的心理學著作,它出自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的傑出不僅在於他的智慧,更在於他的誠懇和勇氣!
每個人在人生當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痛苦,面對問題,有些人會選擇逃避,有些人會避重就輕!
斯科特在書中激勵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要逃避。直面問題,我們的心智就會逐漸成熟;逃避問題,心靈就會永遠停滯不前。
解決這些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
而這個推遲滿足感,就是我們在平常生活中是否能夠自律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究竟什麼是自律呢?如何才能透過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呢?
簡單地說,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
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我們都知道,這四個原則,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
因為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深處會感到痛苦,迷茫,有時候甚至自欺欺人地以為,這問題會自己消失。而不願積極主動的想要去解決它!
推遲滿足感,是自律的第一原則!
面對糖果,您是願意馬上吃掉它,不去想後面的問題,還是直面自己非常想吃掉它,但是剋制住了不能馬上吃掉的痛苦?然後迎來真正的驚喜?
顯而易見,只有我們真正的直面不能馬上吃掉糖果的痛苦,才能收穫更大的幸福!
自律的第二原則是承擔責任!
有些父母,空閒時間,要嘛爸爸去喝酒,要嘛媽媽去打麻將。但是他們卻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能學習他們的做法,要求孩子要聽話,要考好成績!
卻很少去問孩子有什麼想法,或者有什麼需求!
而一旦孩子不聽話,在外面逃學,或者是成績不理想!他們就會不問青紅皂白,對孩子又打又罵。
這就是父母沒有承擔責任的表現!孩子的培養,需要足夠的耐心,也需要父母的自律!
如果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慾望,卻要求孩子盡善盡美,這可能嗎?
聰明的父母決不會這樣做。問題發生之前,他們就願意花時間瞭解孩子,對症下藥地教育孩子。他們會用恰當的敦促、鼓勵和表揚,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責備,來巧妙地引導孩子的發展方向,教他們學習自律。
忠於事實,是自律的第三個原則。
在處理問題時,我們需要看清事實,並且忠於事實,這有助於我們解決問題!
哪怕虛假的表象能讓我們暫時的逃避問題,不用直面事實的殘酷還有痛苦。但是我們越承認事實,那麼處理問題也就會得心應手,哪怕這樣會有暫時的不適感,但是收到的效果卻會更好!
完全忠於事實的生活到底意味著什麼呢?首先,它意味著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進行不間斷地嚴格地自我反省。我們透過自身與外界的接觸來認識世界。我們不僅要觀察世界本身,也要對觀察世界的主體(我們自身)進行反省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當,它的第四原則是保持平衡。
我曾經在七歲的時候去學習游泳,在學會了最簡單的“狗扒式”以後,我以為我就學會了游泳,可以在家鄉的小河裡暢遊無阻了!
所以那天,當看到一個小朋友在仰泳時,我認為這並沒有什麼難學的!
不就是背靠河水,頭朝著天空嗎?事實上我完全忽略了那小朋友的手和腳的動作!
於是,我選擇“狗扒式”游到了河水的中間(因為河旁邊太多的小朋友了)。
然後把身子翻了過來,我以為水的浮力是巨大的,以為自己不動,也可以浮在水面上!在我完全沒有思想準備,沒有一點平衡感的時候,河水就把我給淹沒了!
在嗆了好幾口水,在我手忙腳亂,手足並用的掙扎過後,我終於又回到了“狗扒式”,又慢慢遊回了岸邊!
坐在河岸上,我半天沒有說出一句話!心裡是翻江倒海的害怕!我想,我是第一次那麼直觀的領悟到了平衡的作用!
在我們漫長的人生之路,我們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選擇和問題!那麼我們該怎樣綜合考慮,保持平衡呢?
在我們做出選擇的時候,在責任與自己的需求當中,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一定要記得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這就要求我們不斷自我調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
是地,放棄該放棄的,選擇我們力所能及的!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收穫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才會讓心智變得更加的成熟!
你要以追求誠實為己任,也需要隱瞞部分事實和真相。你既要承擔責任,也要拒絕不該承擔的責任。你既要學會推遲滿足感,先苦後甜,把眼光放遠,同時又要儘可能過好當前的生活,讓人生的快樂多於痛苦。換句話說,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當!保持平衡!
這就是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關於自律的話題!
說實話,這本書我也反覆看了幾次。每次看它,都有不同的收穫!
可以說,我們在人生當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如果您想獲得心靈的平靜,獲得生活的幸福,獲得心智的成熟,那麼,這本書將會給您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