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寶媽提問

女兒3歲半,喜歡討好別人,常常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其他小朋友,可是給了之後她自己又覺得難受,甚至會哭。而且她總是誇獎別人,說別人什麼都好,好像比較容易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優秀。她為什麼會養成這樣的性格呢?家長怎麼做才能建立她的自信?

首先,家長要確定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討好”別人。如果孩子只是比較願意和別人分享物品、事後卻容易反悔的話,家長可以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是否真的願意與別人分享。如果不是真的願意,就可以不用分享,但是已經決定了要給別人東西就不要後悔,所以下次在和別人分享之前要事先想好。

如果孩子確實有討好別人的行為,父母應該反思自己平時是怎麼教育孩子的。父母是不是經常告訴孩子要乖,要聽話,要怎樣怎樣做爸爸媽媽才會更喜歡他;卻沒有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不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導致孩子逐漸放棄了自己的真實感受,改為選擇別人認可的方式來表現自己。

因此,當孩子缺乏自信時,請家長一定不要說這樣的話:“怎麼這麼害羞啊?怎麼這麼沒有自信啊?你可以做到的,你去做呀!”這會讓孩子覺得:“我現在的表現糟糕透了,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爸爸媽媽肯定對我失望了。

家長的正確做法如下:

1.接納孩子的情緒

家長可以像這樣說:“寶寶,你的意思是,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在大家面前唱歌,對嗎?”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理解自己的,這樣反而會賦予他勇氣和力量。

2.幫助孩子尋找過去成功的經驗

培養自信心,重要的是建立“自我效能感”,就是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有做好事情的能力。如:“你還記得上一次你做得很好,大家都鼓掌表揚你嗎?”為了能自然而然地說出這些話,家長平常要多留意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幫助他擁有一些真實的成功經驗。

3.避免泛泛誇獎

現在很多家長接觸正面教的理念,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棒”。正面管教固然好,但是誇獎得太空泛,孩子容易因為吹捧而變得驕傲自大,而不是自信。因此家長要學會描述孩子的具體行為,例如當孩子幫你拎東西時,可以說:“你主動幫媽媽拎東西,媽媽沒那麼累了,謝謝你!”讓孩子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為是被認可、受鼓勵的,從而願意多做些事。

4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無限可能》讀書筆記:Ⅱ改變原有思維,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