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孩子沒有錯,錯的肯定是家長和方法。
其次,我們該如何給1歲半的孩子講繪本呢?
建議應該從繪本、寶寶的閱讀方法以及家長這3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從而掌握正確的方法。
1、什麼是繪本。繪本千千萬,有圖畫的書也是千千萬。
可是並不是有圖畫的書,就是繪本。書裡有圖,但是圖和圖之間並不是連貫的邏輯關係,這樣的書,只能叫插畫書,不是繪本。
繪本是運用一組圖畫,去表達一個故事,或者一個像故事一樣的主題。
繪本是專門給幼兒和兒童看的書,兒童可以看繪本一直看到10歲以上。
為什麼呢?因為不同的年紀,能從繪本中學習到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繪本里面大量的精美的圖畫,如果是愛好繪畫的孩子,3年級以後就會從繪本中發現如何表達故事,如何透視、視角、人物、光線的關係等等。
所以,好的繪本是可以看很多年的。
2、孩子該如何看繪本15個月大的孩子,不要強求他們按照家長說的去理解。
更不能說,“你怎麼這麼笨,講了半天都聽不懂。”
也不能強求孩子要背誦或者再講一遍給你聽。
而是要做到:
1、家長要跟隨你的聽眾,也就是孩子的興趣點來。
他對什麼感興趣,你就講什麼。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而不是家長自顧自地一頁一頁講下去。
2、關注孩子的現實世界
也就是說,要引導孩子知道,注意區分兩種情況:獲取資訊和分析觀察。你看到了影象,然後透過觀察,你從影象中看到了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3、要學會利用他們的“不耐煩”
孩子不耐煩很正常,我們讀書的時候,也對囉嗦的老師不耐煩呢。
所以家長應該注意,要能直達主題,儘量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清晰,準確、充分地表達。
要引起他們的興趣,而不是“填鴨”。孩子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很正常,那麼我們就要利用這一點來更有效地溝通和講解繪本。
4、肯定孩子對圖畫的體驗
不要給孩子灌輸新知識和你的人生經驗,而是讓孩子自己體會繪本的圖畫的內容,認同他們的感受和理解,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表達出來。
相信他們自己獨特的眼光看到的內容和世界,和你不一樣,也沒關係。
5、鼓勵孩子自由的看
孩子在上學以前,都是自由的學習,一旦到了學校,就很難了,就被學校的課本和作業限制住了。
所以趁著這個時間,正是讓他們大膽地看,自由的看得好時候。
不需要複雜的解釋,不要怕孩子問出“愚蠢”的問題,而要關注孩子第一眼看到了什麼,他們是否和繪本建立了情感,也就是喜歡、困惑或者不安。
只有產生了情感,才能讓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去看,他們才會試圖去理解,從而刺激他們大腦的發育。
3、家長應該如何講繪本繪本主要是透過插畫和文字組合的方式來表達故事的。
有些繪本甚至沒有文字,全部都是繪畫。
但是繪本都可以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就需要家長先能理解,並且組織好語言,然後有耐心去引導孩子去看繪本。
比如《皇帝的新裝》這樣的故事,裡面涉及了複雜的人性,包括欺騙和自欺欺人等,如果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小孩子是不懂這個故事要表達的深層含義的。
所以家長不要著急,不要上來就用自己的人生經驗來給孩子上課,孩子真的聽不懂。只有當他長大一些,生活經驗增多了一些,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就會明白這個故事的內涵。
閱讀是一種遊戲,也是一種娛樂。
親子閱讀,最大的目的是讓孩子快樂,增進孩子和家長的感情,而不是生硬的教育、教訓、講道理的過程。
家長應該大聲地給孩子念繪本,和孩子一起笑,這些發音、這些故事,都會慢慢植入孩子的內心,逐步影響孩子對語文的熱愛。
總之,不要著急,有耐心、有愛心地和孩子一起共度閱讀時光,才是最快樂的。
如果能順便學到一點什麼,那就更好了,不是嗎?
推薦《不一樣的卡梅拉》,絕對經典、好玩的繪本故事。家長可以講給孩子聽,能打發無數個夜晚。
等孩子長大了自己識字了,也會自己再看一遍,對孩子學習寫作文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