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過份節度就會養成心理匱乏的孩子。很多家長從小教孩子節儉。比如:哪怕家庭條件不錯,可依然總對孩子哭窮;即使不過份的要求,也總不滿足孩子,反而總對孩子輸灌:咱家沒錢,爸爸媽媽掙錢那麼不容易,體諒大人才是好孩子。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過份懂事,喜歡什麼也不敢說,覺得自己任何一點小要求都是過份,都是對父母的不愛。日復一日,匱乏感和不配得感會在她心裡紮下根。哪怕有一天,她已成年,哪怕她有姣好的容顏,有很好的條件,仍然不敢表達愛,甚至不敢接受優質愛人。因為潛意識裡,她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好的人,好的物。這種不配得感常常伴隨她一生,成為她美好人生的枷鎖。有的人長大後,開始強力向外界抓取,抓取錢財,或瘋狂購物,哪怕房子裡都堆滿東西,仍然要不停地買、買、買。甚至不停買兒時的玩具,買毛絨娃娃……其實,時過境遷,30歲的你買再多玩具,也彌補不了6歲的你,心裡那份匱乏和缺失。

如果你是這樣長大的,那請你抱抱內心那個親愛的小孩,好好擁抱他(她),說:這麼多年,你辛苦了。從今以後,請開心就好,節儉有度,盡情地享受生活吧。你配得上一切最好的!

5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家長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