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沒有跟我一樣的家長,有了老二以後,這一碗水就端不平了。

儘管我們自認為努力做到不偏不向。

有時我們捫心自問一下,就不得不承認,還是喜歡老二多一些。只是有時不承認而已。

01、沒有無緣無故的不愛或更愛。

幾乎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十分篤定地對孩子說:你們都一樣,爸爸媽媽沒有偏心。

然而實際上,父母多少會表現出厚此薄彼,就像老話所說:世人都有偏心眼。

在一期《變形計》中,張曉王子說“如果從家庭角度來講,五分;從我個人角度來講,一分。”理由是,“他們三個”(爸媽和弟弟)長期都在一起,但我是一個人。爸爸還會跟他這樣說:你要玩到那邊去玩,不要弄傷弟弟。

大的讓小的同樣都是小孩,憑什麼所有人都認為大的要讓著小的,事情正的公平性就難以體現,事情的正確與否並不能因為年齡而成為決定因素,讓小朋友長期以這種思路解決問題,並不能真的解決問題,反而會滋生出更多的教育問題。

我們覺得是給他生了個伴,但對小孩來說,二胎就是來搶他東西的,而所有東西里,他最在乎的,就是爸媽的愛和陪伴。

「奇葩說」裡有一個辯題是:生老二必須徵求老大的意見嗎?

傅首爾說:“當一個孩子有一百顆糖的時候,他又怎麼會介意分享呢?當他手裡有兩顆糖,你又憑什麼要求他大方“?

是啊,我們老是以自己的方式讓孩子強行接受我們的意見。

傅首爾說:“表達愛,補償安全感,給老大發糖“。給老大發糖的過程就算給孩子不斷地溝通。用愛滋養他的心靈。

尹建莉老師說過,多子女關係全靠一個「愛」字。

孩子沒有心結,需要解開的是家長的認識之結——不要預設孩子是嫉妒的、報復的、不講理的,這樣的預設不對,這才是挑撥兩個孩子關係的心理基礎。

02、父母偏心,對被偏愛的孩子和被冷落的孩子都是一種傷害。

近日有這樣一則新聞,四川有個小女孩離家出走,因寫作業看手機

看到這也不難看出,平時父母累積的偏心已經很深了。

我們經常會說:“我絕對沒有偏心,你們手心手背都是我的肉

根據《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調查研究顯示:

75%的母親承認自己和某一個孩子更親近,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多子女家庭,都存在偏心的現象。

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劇情我們都還記得,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很幸運女兒方燈後來也在這次災難中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女。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經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頭都不願回家認親,和家人足足分離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對被偏愛的孩子和被冷落的孩子都是一種傷害。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人類和社會發展學教授凱瑟琳·孔戈爾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都承認自己更偏愛某一個孩子。

父母偏心的實際比率應該更高,父母們總是儘量掩飾自己的偏心。

03、請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其實他們什麼都知道。

西班牙電影《折翼蝴蝶》,表現了一出非獨生子女家庭由於弟弟的出生而發生的不可挽回的悲劇,很能反映我們的生活現實。

女孩從小喜歡畫畫,在自己的世界裡幻想,也很愛媽媽,相信媽媽也很愛自己。媽媽一直要努力地生一個男孩來滿足家庭的期待,懷孕之後,對女孩明顯有了態度上的轉變,從溫柔變成粗暴,從耐心變成拒絕。女孩嘗試想把手放在媽媽隆起的肚子上,卻被媽媽無情地拍開。

媽媽生下弟弟之後,和爸爸一家三口溫馨滿足的樣子,被女孩看到了,她彷彿明白了什麼。此後女孩就進入了被媽媽冷落和排斥的情感模式中。

既然已經得不到愛,得不到曾經有過的溫暖和重視,那就把奪走本該屬於自己幸福的小人殺死,這就是可愛的小弟弟被自己的姐姐用枕頭捂死的理由。

媽媽千辛萬苦養出來的一個男孩就這樣被女兒用最絕的手段毀滅了,這樣的事在我們的社會中不是絕無僅有的。身為父母的人要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吸取足夠多的經驗教訓,不要因為自己的偏心而釀成親情大禍,付出不可挽回的慘痛代價。

《孩子:挑戰》一書中曾經提到一個「家庭星座」的概念,指出家庭成員之間的特殊關係類似星座,例如一顆星星與其他星星組合成北斗七星,每個星星都有其位置,星星之間又各有聯絡。 隨著第二個孩子出生,家庭星座體系會發生變化,每個孩子都會透過自己的方式確立自己所佔的位置。就好像通常人們會認為鄰居家的草坪長得更好一樣,孩子們也很容易認為別人的位置比自己好。或許,父母也會覺得很委屈,太多太多的時候,真的很難做到「絕對公平」啊。其實,孩子要的,也從來就不是「絕對公平」,他們要的,只是父母的愛,是父母看見了自己獨特的需求。愛和看見,是療愈一切傷痛的良藥。

04、聰明的父母,懂得因材施教

想讓父母做到完全一碗水端平,似乎不太可能。但這並不意味我們什麼都做不了。

1、不要讓大的謙讓小的或者小的謙讓大的

孩子一般會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在他們眼裡的公平很直接,就是不要把原本屬於她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通常我們父母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最好是問問是否同意?不同意也不要強求。

父母讓自己對另一個孩子謙讓,會讓他感覺到自己不重要,他又看不出另一個孩子重要在哪裡,那麼她的心理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2、不要拿孩子互相比較、和別人攀比

因為在孩子心目中,會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直覺排斥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這和“你看隔壁阿姨家的某某同學學習多好”是一樣的道理,哪怕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孩子也不喜歡自己被比較。尤其是在父母不恰當的比較之後,容易激發孩子的妒忌和怨恨情緒,遷怒於被偏愛的孩子,私下有可能會發生暗中較勁和報復的行為,得不償失。

3、警惕虐待孩子的傾向

之所以有很多父母被主觀感受矇蔽,意識不到自己在虐待孩子,是因為情感邏輯的混亂。把打孩子看成是在“教育”孩子是非,把羞辱貶低孩子當成是“批評”,把不近人情的要求當成是“愛的表達”。

愛孩子就是在愛自己,重視孩子渴望的來自父母的愛,給予他們愛,理解他們的不被愛,彌補他們的傷痛,這才是相親相愛的親子關係。

心理學博士海姆·吉諾特說:“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比起年紀小一點的孩子,應該有多一些零花錢,睡覺時間可以晚一點,有更多自由,可以出去和朋友一起玩。這些權利要公開給予孩子,這樣所有孩子都會渴望長大。“

雖然我們倡導一碗水端平,但這並不是讓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進行「一刀切」。

活潑開朗的孩子,我們就帶他多去外面走走跑跑;

喜歡安靜的孩子,我們就多給他讀讀繪本,講講故事。

對待不同性格、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孩子,我們可以採用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31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琴童家庭遭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