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給“延遲滿足”定了非常高的價值,認為它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其實,延遲滿足在自控力的概念裡,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而且,延遲滿足也並非指在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是指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並且讓孩子內心得到滿足;這跟單一的孩子今天說買東西,延遲到明天買,有本質的區別。
延遲?
就是說:雖然這個要求我們推遲滿足了,但是孩子依然有滿足感,依然有幸福感,這才是我們需要培養的方向,而不是為了培養孩子自控力,故意不給孩子買,故意過兩天才買,而導致孩子有失落感,更極端的,會感覺父母故意刁難,出現逆反心理……
延遲是否有滿足感?
或許有些父母覺得不需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認為現在的孩子應該“放養”,讓她自由成長,釋放本性,才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尊重,其實,自控力的培養,並非為了禁錮孩子,而是為了讓孩子以後有更多的自由,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是有規矩、有制度的地方,而我們所說的自由,也是相對自由。
對於孩子的自控力教育,小瑞媽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潛移默化中落實了,下面分享一些我們的小事件……
孩子兩歲左右(玩遊戲為主):玩遊戲
小小兩歲的時候,家裡還有個大侄女四歲半,院子裡也有不少小夥伴,但相比之下,小小算裡面最小的,他們特別喜歡玩“地球圓又圓”的遊戲……
遊戲開始,小朋友們一起唱:“我們的地球圓又圓,拍拍手,點點頭,轉個圈圈扭一扭,誰動了誰就是豬八戒。”
小夥伴們一邊唱一邊跳,唱完後就需要靜止不動了,誰先動,誰就輸。
這個遊戲,能讓當時兩歲的小小靜止兩分鐘左右,有時,為了贏,她還會在最後靜止時蹲下,這樣保持得久一些……
兩歲的寶寶還處於剛學會聽口令的階段,他們對注意力、自制力的理解都很薄弱,很難堅持,但遊戲的方式能推著他們堅持,並且樂此不疲。
孩子三歲(立規矩)規矩方與圓
其實,家裡開始立規矩,嚴格來說並不是從三歲才開始的,應該說,孩子一直在立規矩的路上,只不過,三歲後,規矩變得越來越強硬,逐漸習慣化。
孩子準備進入幼兒園,從家裡的無拘無束,到學校的規矩制度,這算是比較大的跨度……
在這之前,我們會讓孩子吃飯前必須洗手,必須坐在餐桌上吃飯(這些規矩,其實也算習慣,從孩子開始學習自主吃飯時就養成的習慣);自己疊小褲褲和襪子,並且放在指定的格子裡(上幼兒園前,她看著我們疊衣服很有興趣,我們給她小襪子、小褲褲疊,上幼兒園後,老師教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直到現在,這些自己的小物件,都是她自己在收拾);上廁所必須關門(三歲後,她對男女的性別有一定的認識,而且我們經常會跟她說:“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別人不能看,不能摸。”從她能自主如廁開始,就有意識讓她關門,也是三歲左右,她上廁所養成了必須關門的習慣)。適當時候,延遲滿足請你等一等
對於孩子的需求,我們迴應還算及時,但有時候,我們會適當實行延遲滿足……
1、 需要孩子等一下的時候
當我們打電話的時候,孩子跑過來纏著問問題,這種情況,我們不會立馬給予迴應,會讓她等一下,我打完電話再找你,這也是一種禮貌的灌輸,不要打斷別人;正在做飯,孩子嚷著餓了,眼看著馬上開飯,我們會讓孩子幫忙端碗、擺筷子,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他們等一等......2、 需要排隊
我們家裡是大哥家兩個孩子,我家兩個孩子,一般來講,物品倒是可以平均分,但有些時候,比如我們出去玩要坐車,每個小傢伙聽見出門去玩,都一窩蜂去擠車,這時,我們就會讓他們排隊,從小到大;出去玩打珠子游戲,一般是兩個大寶排隊,每人一次,打中的可以獎勵一次;排隊遊戲:一起玩老師同學的遊戲,大家都想當老師,這時,也需要排隊......習慣
總的來說,很多這些規矩都是我們在很小的時候給孩子們灌輸的習慣養成的,從習慣到規矩,再到孩子潛移默化的自控力,每一分進步都沒有可以延遲滿足或是刁難孩子,而是很自然的行為規範,所以,對於孩子的要求,咱們不要糾結與是否該延遲滿足,以此來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在自控力的培養上,咱們還是該從養成良好的習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