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

魔都火車站不論何時都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

我匆匆地往出口走去,小心地不要與身旁的人碰撞。

前面一個大約三歲多的男孩子,小手拎著一隻透明塑料袋,卻沒有注意自己只拎了一隻提手,袋子張著口,裡面的拼插玩具隨著他一步一顛,零件一個一個地掉了出來。

我本想幫他撿起來再喊住他和他的父母,卻沒想到連撿了四隻後,等我再站起身,他們一家三口已經在七步開外。

我只好擠身過去,大聲叫住這優哉遊哉的父母。本來滿臉驚疑和不耐煩的媽媽,一看我手中的玩具,眉頭立馬舒展開來,換上另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

小男孩看向我,呆呆的,依然還沒有反應過來,我連忙說:不用客氣!

小男孩臉上終於出現了一點神色:惶恐。

我趕緊把玩具遞上,對他笑:不用謝,不用謝!小寶寶真可愛!

那個媽媽立即說:還愣著幹嘛!趕快把積木接過來呀!真是的,怎麼說你都不聽,非要自己拿,自己又拿不好……

我被這唐僧一樣的媽媽嚇著了,把手裡的玩具塞到孩子的塑料袋裡後,迅速溜走了。心裡不知是該為自己幫助了別人高興,還是為孩子惹來這麼一大長串的絮叨感到抱歉。

然後我意識到孩子爸爸全程愣在一邊,彷彿置身外太空的茫然表情,不僅想到:一個強勢又包辦的媽媽,最終總是會養了一大一小兩個兒子。本來親生小兒子還有展開自我的慾望,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將與那個一臉茫然的爸爸一樣,縮在嘴巴不停的媽媽後面,成為爸爸的弟弟。

什麼時候媽媽變成了醬嬸兒的?

她明明知道別人歸還自家孩子掉的東西要表示感謝,但是她並沒有親自表達,而是讓孩子表達。因為這是孩子的錯,因為玩具是孩子的,因為孩子非要自己拿……所以她不能親口向我表達感謝。因為她沒有錯,因為她不需要欠我的情,因為孩子不肯聽她的話,可能還因為孩子爸爸沒有幫她?

三歲的孩子憑本能都知道“自己的東西自己拿”,媽媽不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

我不相信。

當她發現孩子沒有拿好自己的東西時,她開始批評責備孩子“自己的東西自己拿”。這種嘮嘮叨叨式的責備聽著為什麼總有一股子推卸責任的味道?這樣一連串的批評與責備,可以想見孩子以後漸漸地就會避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

做多錯多批評多,哪個孩子喜歡總是天天被媽媽指責呢?

其實我怎麼可能批評或責備她沒幫孩子把玩具收好呢?

她這總活在被批評被責備的想象裡,是怎樣形成的呢?

(二)

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的主任安排我給魔都某小學做幾堂心理學講座,其中一次恰逢中秋節前夕。

我那天回程時才意識到這是節日期間的火車站。

車票是按以往經驗訂的,時間上很是卡點。到入站口,才發現人流被排隊欄杆限制,而車還有不到一刻鐘便要出發。按慣例,發車前五分鐘就停止檢票不能進站上車了。

這下我大大著慌,一邊不停向身前的人打招呼,一邊往安檢口擠。

過了安檢,我跑著去拿傳送帶上的行李。

當我擠進傳送帶前時,身前一個大約八九歲的小姑娘正蹲著拿了自己的小包要起身。她背對著我,彷彿不知道身後的人牆。而我身後是綿綿不絕湧上來的人潮,我無路可退,她如果撞到我身上,很可能會面向傳送帶跪倒,磕到臉。

就在她要撞到我身上時,我本能用雙手把住她的雙臂,順勢用右肘頂開人牆,把她轉出去了。

我撿起自己的包,為自己身手還能如此矯健有點小得意。卻不料剛擠出人牆,一箇中年女人一把拉住我,氣憤地喊:人這麼多!你怎麼可以推孩子!

我一時懵逼,一看她手指方向,原來正是那個被我轉出人牆的小姑娘。

“哦!我沒推她哦,是剛才看人多……”我趕緊向這個憤怒的媽媽作解釋。

“你怎麼沒推她!我親眼看見的!”她打斷我。

“她還把我兩條胳膊都抓疼了!”沒等我再開口,小姑娘也上前一步伶牙俐齒地一同指責我。

“你還有什麼好說的!”那個媽媽用手指著我的鼻子,眼鏡後面雙目圓瞪。

“要是你們都這樣說,我只能說,人這麼多,你為什麼不帶好自己的孩子,讓她一個人在前面拿行李!”

說完我扔下這母女二人,向電梯跑去,也不管她兀自在那裡大叫大嚷些什麼了。我的車次已經檢票,就算來得及,我也沒有任何心情向這個媽媽做任何解釋了。

平心而論,換作任何人,看到自己孩子稀裡糊塗地從人縫裡被這樣吐出來,不明就裡,都會很不開心。作為一個媽媽,為孩子上前找人理論是無可厚非的。

可是不允許對方解釋,甚至不肯聽對方把話說完,我實在不知道這個媽媽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難道就是讓孩子學習和練習一下“我們不是好欺負的”嗎?

再想到那個孩子如出一轍的氣憤語氣和表情,實在讓人忍不住啞然失笑。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不是照爸爸,就是照媽媽啊!

只是這個媽媽,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原因,把這樣的強悍當成了傳家美德的呢?

(三)

某次因為回程的車票訂遲了,只買到商務車廂的座位。

商務車廂面積不大,座位和旅客都少。坐滿了,也是很安靜。

我身後有一個大約三歲的女孩子,不知何故,跟她媽媽迴圈往復地上演:孩子掉玩具、挨媽媽罵、孩子撿玩具、央求媽媽抱、挨媽媽罵、媽媽抱。不到三分鐘,孩子又開始掉玩具……

也許因為車廂裡太安靜,這孩子的動靜就顯得特別大,媽媽就覺得特別不好意思。

她每次罵孩子都是說:你怎麼又把玩具掉了?我看你是故意扔的!你就會讓人生氣!你這樣子誰都會笑話你!我不要抱你!你這麼不聽話,我不要你了!你再這樣!回家看我不揍死你!

這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媽媽,打扮的特別時尚華貴,跟孩子十分普通的裝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也許是怕孩子把自己漂亮的外套弄皺了,她要求孩子在自己膝蓋上坐直,不許靠著自己,不許動。

然而不要說三歲左右的小孩子,就是三十歲左右的成年人,淺淺的坐著,還要挺直腰板一動不動,何況坐的還不是凳子是人腿,怎麼能夠保持呢?

孩子怕捱罵,坐得又累又不舒服,只能讓手裡的玩具不停的“掉”到地上,然後下地去撿,藉機換個姿勢吧。

孩子滿頭滿臉的汗和淚,除了哼哼嘰嘰的哭和求下地,求抱,求不被沒收玩具,沒有別的需求。

我想起鮑查德和萊肯的研究結論:並非環境影響人的特性,而是人的特性影響環境。

這樣柔軟的孩子,很難讓一個自我中心的媽媽疼她、愛她,可以想見的是,她的內在特性多半會讓她發展出討好型人格。

不是每個人到了生育年齡就可以當合格的媽媽爸爸了。愛是習得的。

經常聽為人父母說:為了這個孩子,我不知吃了多少苦頭,受了多少罪!

可是誰會為那些不懂辯解的孩子去想一下,又有多少孩子的出生,其實是父母為了自己獲得更好生活的工具呢?

絕大多數父母是想不到的,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影響著與孩子的互動。而孩子,就在這些點滴互動中,習得了對生命和生活的認識與處理辦法。哪怕只是短短的一段旅程,也照見了每個人的人生底色。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一頓飯藏著一個人的教養,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也是你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