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最多的是郭氏家教,“這麼大的孩子,把他的自尊全部打掉,他就明白了,我把他欺負夠了,遠比他出去之後讓外人欺負他,我心裡好受”郭德綱的一番話顯示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深的愛。而郭麒麟的表現也讓所有人交口稱讚:有教養、聽著說話舒服、不端著。
郭麒麟小時候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菜,郭德剛拿起碗來就給他撥了一碗菜,郭麒麟瞅著菜,眼淚吧嗒吧嗒流下來,最終吃完。平時家裡去客人,或師兄師弟來家裡吃飯,一定是外人先吃,最後才是郭麒麟吃。
郭氏家教有我們值得學的方面,比如不遷就孩子,有人可能會說:現在教育要求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小了不懂事,就需要遷就,以後長大了就懂事了。但事實是一味遷就往往導致孩子過於任性、不考慮他人、只顧自己。說一個我班裡的例子,上學期,班裡轉來一位女孩,大大咧咧、旁若無人,無論課上課下,總是想方設法展示自己,其中一次因為在課上說話,我點名提醒了一下,結果她立馬回懟:好幾個同學說話,你為啥只針對我?她的意思是:我說話是不對,但老師應該一起批評,不能先批評我。課下,我讓這個學生進辦公室 ,認真跟她分析了為啥老師一眼就看到她不遵守課堂紀律,是因為這段時間她課上不認真學習、愛說話的頻率高,所以老師已經在心中關注到這點了。至於為啥先提示她,教育同學們有先來後到,平時老師批評教育其他同學的時候也挺多的,只不過因為不是批評自己,沒注意到罷了。因為這個學生的想法,作為老師,我開始注意跟她的溝通,所有的教育批評一定是基於孩子先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然後幫著她一起分析,逐漸地,這個學生開始接納老師並在課上積極參與回答。如果一開始遇到這樣的孩子,就想著糾正不良習慣,給孩子一點顏色看看,可能會導致孩子越發不理解、不喜歡老師,最終不喜歡上數學課了。
家長面對的是自家孩子,老師面對的是整個班級各種特性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應潛心於此,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教育方式不盡相同,切莫採取拿來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