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絕大多數父母都知道,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很重要。這期間他要經歷很多關鍵時期,其中語言發展就是一個方面。

喬喬兩歲了,和同年齡的孩子一樣,活潑好動,但就是不會開口說話。

眼看別的孩子能夠背古詩甚至說英語,媽媽急壞了,又是上網諮詢又是查書,擔心將來孩子上幼兒園跟不上老師和小朋友的節奏,被人欺負。

可奶奶卻輕描淡寫地說,彆著急,這是貴人語遲,他爸小時候快3歲了才開始說話,幼兒園時話還說不利索,現在不也好好的。

話雖如此,可媽媽的這個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

那對於孩子來說,他的語言要到什麼程度才是正常呢?

兒科醫生鮑秀蘭說:正常標準下,孩子在2歲時至少要能說50個單詞。否則,就有25%的機率將來孩子要面臨語言障礙的問題。

如果孩子在2歲左右時達不到這個標準,那就要分析一下原因了。

通常而言,造成孩子說話晚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理原因

生理方面主要有2個原因:一是耳聾,二是發音器官異常。

這兩個方面有任何一個存在,都會影響甚至導致孩子無法開口說話。

二、疾病影響

如果孩子在胎盤裡或者嬰幼兒時期患過一些疾病,例如腦部的疾病,會使孩子語言神經得不到正常的運作,進而導致孩子不能說話。

三、自閉症

自閉症主要發病於3歲以內。自閉症的孩子對周圍的語言不感興趣,無論別人說什麼,他都“充耳不聞”,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和外界產生語言交流。

四、父母小時候說話晚

有研究表明,如果本身父母在小時候說話就晚,那麼,孩子也會被遺傳,開口說話晚,而喬喬可能就是受了爸爸在這方面的影響。

五、家庭和語言環境

1.父母的性格

父母性格溫和,說話溫柔,孩子就有積極陽光的語言環境,他的能力也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

相反,如果孩子還沒開口就被急脾氣的父母打斷和否定,或者自己說的話引發過家庭大戰,那他會自動選擇少說或者不說。

2.家庭的相處模式

如果家庭成員能夠和諧相處,孩子說得不好或者不準確,也會被民主對待,允許說不好、說不準。

通常情況下,這個時候爸爸媽媽會來幫著做糾正和調整,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可以得到很大提升。

3.日常養育者的情況

一方面是交流效率低。如果日常養育孩子的人和孩子交流少,缺乏有效交流,那孩子沒有一個舒適的語言環境,很難有很好的語感。

另一方面是養育者語言結構過於複雜。很多情況是,孩子一段時間由奶奶帶,一段時間由姥姥帶,再隔段時間是父母親自陪著。

每個人的語言系統和習慣都不同,如果奶奶和姥姥說話各帶口音,家裡出現多種語言系統,孩子會產生一種選擇性障礙,他不清楚哪一種才是標準。時間長了,語言發展自然受影響。

那麼,想要孩子語言發育上不落後,我們要怎麼做呢?

一、生理排查

帶孩子去專業機構做生理檢查,確保孩子說話晚是否是耳聾或者發音器官等的異常所引起的。

二、排除自閉症

自閉症的主要表現是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必要時需要帶孩子去醫院進行這方面的診斷排除。

三、改善家庭及語言環境

1.調整和改變自己的講話風格

平常我們的講話要溫柔中肯,語速語調適中,便於讓孩子在聽的過程中發現發音規律。

2.改善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家庭成員之間多多溝通交流,在講話時互相尊重,不打斷,不冷漠,給孩子創造一個有強烈語言刺激的環境。

3.統一家庭成員的語言口徑,儘量都講標準普通話

多種語言環境雖然在孩子語言發展後期能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但是在初期特別不利於幫孩子形成統一標準的語感,所以要規範家庭中所有人的語言,儘量講普通話。

4.多關注孩子

增加與孩子的對話交流,在他還不能開口說話的時候,允許透過非言語訊號保持溝通,例如會正式說話前的“嗯嗯”“啊啊”,同時還要在第一時間作出反饋。

在孩子有說話的跡象時,鼓勵孩子使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不要著急替孩子說出來或直接滿足孩子的需求。

還有給孩子聽簡短的、節奏感強的兒歌,鼓勵孩子跟著唱;

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故事進行親子共讀,多次重複講述後,鼓勵孩子慢慢講出來。

5.多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讓他在和別人的互動中學習說話

定期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多接觸外面的人和事,讓他在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動中找到語言的樂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

俗話說,養育孩子是件大事,我們要把它當作終身的事業。

當孩子出現說話晚,或者成長過程中面臨其他問題,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既要幫他蒐集資訊,分析引起這個現象的原因,還要針對不同原因採取有效行動,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進步創造好的條件。

9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內源性動力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