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自從一不小心走上寫作這條道路後,我每天都在想定位,找選題,搜素材,求靈感,打腹稿……一個月下來,創作欲很強,然而產量不高,三千字左右長文寫了10來篇,待創作文章已經攢了20來篇。

什麼是待創作文章呢?就是我想好了標題和文章主旨但是還沒孕育出骨骼血肉的文章。通覽全域性,結果發現我想寫的文章居然有好幾篇都屬於親子教育類。譬如“我為什麼勸你讓孩子多讀“無用”之書”、“對於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我們該如何跟他溝通離別這件小事兒”、“《她比煙花寂寞》,培養出天才少年不應該是父母之愛子唯一的出路”、“假如我有一個孩子,我將如何科學地養娃”……

等等,我可千萬別忘了自己的身份,一個不折不扣的單身狗,這輩子的養娃經驗也就僅限於跟父母同住時有一年半的時間每週末帶一天小侄子,從2歲多帶到了4歲。結果娃5歲的時候,我利用假期去陪伴他時,發現在跟娃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自己的智商已經完全被他無情得碾壓了。

一是想起我自己的成長經歷,一路走來坎坎坷坷,走了很多不該走的彎路,承受了很多不該承受的痛苦。我並不相信是自己命不好,而是把它歸根於自己當年讀書少認知能力低下,導致自己抗挫折能力太弱。所以我經常會想,假如那些道理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懂了,我的人生之途是否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風景。我一路跌跌撞撞走過的彎路實在不希望其他小娃娃再走,加之總覺得自己如果作為一款網際網路產品,在投入使用後還有很多Bug需要修正,所以我特別想好好研究一下為人父母究竟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為人父母究竟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其實我大致已經有了自己的戰略方案了。那就是在孩子1-3歲的時候教TA學會掌控習慣;4-6歲的時候學會如何閱讀;7-12歲的時候學會溝通的藝術,避免進入叛逆期……詳細的落地執行方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是過去的兩年在陪伴小侄子成長的過程中,我與他產生了一種不是母子勝似母子的情感連結。這種體驗讓我總想對他的教育插手一下。如果看著他被父母散養變得脾氣暴躁、不懂剋制、沉迷遊戲而袖手旁觀,我總有一種不忍自己兩年的教育成果毀於一旦的不甘心。所以每每看到家人用錯誤的教育方式在小侄子身上摸索實驗時,那句“放著我來”如鯁在喉,好多次差點兒呼之欲出。

然而我深知對於小侄子的教育大計自己無權干涉,畢竟在我們家已經分成了兩派互相抗衡,一派是父母的傳統散養派,一派是弟媳的科學餵養派。

老爸老媽喜歡由著娃來,娃要吃什麼就買什麼。弟媳認為養娃要聽科學,為了娃的健康堅決不給娃吃一顆糖,嘗一塊零食,導致娃現在對零食已經有了一種執念,只要逮著機會吃起零食就停不下來。甚至還把10歲時能實現零食自由當做自己至高無上的人生理想。

正如棋局邊兒觀戰的人總喜歡對弈者指指點點,而我那顆不在其位想謀其職的心也總是躍躍欲試。可是家裡每個人為了把娃養好已經深陷派系之爭的苦惱。對此,我還能做些什麼呢?對於如何養娃的話語權我不能明搶只能暗奪。那就是透過把自己看過的親子教育類優秀理念、高明技巧以寫文章的形式旁敲側擊。希望我寫出來的文章發到家人群,可以讓他們對照反省,適時修正。

三是為了自己未出生的孩子計。此話怎講?都說父母之愛子,必為其計久遠。雖然我的孩子還沒出生,但是我想著現在如果我好好研讀親子教育類書籍,並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書之以文發表在網路上,只要有一個家長看到我寫的文章,受到啟發,養出了好娃,哪怕就給娃塑造了一種好品質,那這個世界上就多了一個好人。以後我的孩子長大成人行走江湖,遇到壞人的機率也就更小了一分。

如此,阿彌陀佛。

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什麼現在很多家長選擇配方奶粉?只因這5 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