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雖然我做母親的“自私”心理很想獨自撫養孩子長大,但在經濟和自我成長的雙重壓力下,我們向長輩尋求了幫助。

而且我意識到,(外)祖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很重要,起碼孩子得到的愛增加了,對吧?

然而現實的問題是,有長輩帶娃的家庭,就存在或多或少的隔代矛盾。

但不管隔代矛盾有多深,出發點都是愛孩子,為孩子好。

與其隔代間互相吐槽,我更想要尋求解決辦法。

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先儲備知識,然後找方法、耐心地傳遞給長輩。

對於長輩來說,是謙虛,是首先意識到下面三個問題,觀念擺正,具體到操作細節,我們之後再來慢慢學習。

意識到養育方式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人的個性特質各有不同,觀察我們周圍的成人,或者那些還在上學的孩子,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

有些品質是大家都喜歡的,比如禮貌、尊重,專注、擅於解決問題,學習自覺主動、能舉一反三。

而有些則是不想見到的,如一遇挫折就放棄、抗壓能力差,如待人無禮、霸道,做什麼都無法集中精神、三分鐘熱度。

往前追溯,這些品質(或缺點)都可以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幾年找到源頭,那就是我們如何養大他。

就拿專注力來說。

有些人認為,專注力是天生的,有的孩子有,有的孩子總是不能專心。

有些人認為,專注力是後天培養的,市面上打著“培養孩子專注力”的玩具可不少呢。

其實都不對。

每個人天生就有專注力,不需要培養,但需要保護。保護得好,就能放大,並讓孩子受益一生。

但這個保護並不容易,因為破壞太容易了,之後寫文細說。

也許你會問,以前不講這些有的沒的,不照樣有很多優秀的人嗎?

的確,傳統經驗並非全是糟粕。雖然不講方法,但很多人的育兒行為實際上是讓孩子受益無窮的。

但這就像考試時的“瞎蒙”,自然有一定答對的機率。

如今對兒童的研究讓我們意識到哪些行為有利,哪些有害,我們有能力揚長避短,為孩子帶來最大的福祉。

這就像紮實的學會知識,知道哪個答案對,哪個答案錯,考試的時候心裡是很明白的。

意識到陪玩的重要性

對於長輩來說,陪玩也是帶娃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然而,大部分人對陪玩的期望僅僅只是孩子不哭不鬧。缺乏創意、不會陪玩不說,還不停地打斷孩子。

當看到孩子專心在一個物品上,比如嘗試套套環,或給杯子蓋蓋子,我會安靜地在一旁,小心不發出一點聲音,靜靜地觀察。

這個時候,我說話,或者移動,或者拿別的東西來吸引他,全部都是打擾,全部都在破壞他的專注力。

孩子的玩耍就是學習,他們在玩耍中激發好奇心,提高專注力,學會解決問題,發散思維……玩耍的好處能列出幾十種。

如果這麼說還不能讓你意識到陪玩的重要,陪玩也是需要學習的一件事,那麼我再做個類比:

孩子去學校上學,是否需要老師,而且是經過長時間學習的、有專業知識的老師,隨便一個人來教行嗎?家長肯定不幹吧!

同理,既然玩耍就是孩子的學習,那為什麼就可以隨便了事呢?

而且,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學到的,要比將來在學校學到的東西重要得多,因為他們學到的是“如何學習”的能力。

不過,雖然說陪玩很重要,但不要以為陪玩很難,其實很多時候不是要你們做什麼,而是需要你們不做什麼

——這正是我們古老的智慧:“無為而治”,靜待花開。

意識到年輕人比你更會帶孩子

“第一次養孩子你懂什麼?”

“我們那時候都這樣過來的,孩子不都挺好的嗎,就你們事多!”

以為自己兒子/女兒沒帶過孩子,不懂怎麼帶,但自己生過養過,肯定更會——

事實上,大部分隔代矛盾的根源即在此。

我看到的大部分長輩,對於“知識”的看法是矛盾的。

一方面肯定知識的力量,認為多學知識肯定是好的。

一方面又否定別人的知識,嘲笑科學,守著過去的經驗,拒絕接受知識。寧願相信“他們說”、“抖音說”,也不願相信花功夫學了知識的子女。

“誰帶娃還看書?書呆子!”

人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動物成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關於如何更好的養育孩子,前人已經有大量的研究結論,都是來自於實際的觀察和實驗。在我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中,也進一步驗證了那些理論的可靠性。

對於長輩來說,他們帶孩子的經驗已經過去二三十年了,很多已經隨著時代的車輪被淘汰。

用過去的經驗和觀點來養孩子,是想他們長大後穿越回去嗎?

誰還記得三十年前的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對於三十年前的人來說,怎麼又能想象出如今的社會是這樣?

要知道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是勻速的,而是加速的。

如果你覺得我們現在和三十年前對比的差距已經夠大了,那我要告訴你,未來30年和現在的差距還要大一倍。

既然我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那麼何不好好想想,什麼才是對他最好的呢?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外賣小哥不小心吵醒嬰兒,奶爸崩潰:你能把他哄睡,給你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