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每年的年夜飯都是重頭戲,吃貨如我已經準備了好久。
只是想到家裡的挑食娃,耳邊回想起“不要不要我不吃”地連聲拒絕,老母親真是心累!
為什麼身邊挑食的孩子那麼多?
這不吃那不吃的,難道是被我們慣壞了?
帶著這個問題,我四處找尋答案,後來發現,有時孩子被我們打上挑食的標籤,其實非常委屈!
01沒有孩子不挑食!有人不吃辣,有人無辣不歡;
有人喜歡臭豆腐,有人避之不及。
怎麼成年人就叫有飲食偏好,孩子就成了挑食呢?
每個人對食物都有不同的傾向和選擇,並不能單一地認為孩子拒絕某種你希望他吃的食物,就叫挑食。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情況,屬於我們對孩子挑食產生的誤解。
02 以下這幾種情況,請別再指責孩子挑食孩子不喜歡吃某種食物,不是挑食
好多家長都覺得,只要孩子不喜歡某種我們認為有營養的食物,那就是挑食。
比如不喜歡吃胡蘿蔔、不喜歡吃雞蛋、不喜歡吃菠菜……
但是,真正的挑食偏食,是孩子不喜歡吃某一大類的食物。
孩子不喜歡吃菠菜,但是其他綠葉菜也吃,這不就挑食;
所有的綠色蔬菜孩子都不喜歡吃,這才是挑食。
所以說,孩子只是不喜歡吃個別幾種食物是沒關係的,只要從營養素層面,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類等這幾大類都能吃到就夠了。
而且食物有可替代性,某種食物所包含的營養素,都是可以透過其他食物補充到的。
孩子味覺敏感,不是挑食
幾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喜歡甜、鹹味兒,嫌棄“苦的、辣的、臭的”的食物。
孩子比成年人對味道更為敏感。
這種情況下,某種食材中稍微有一點酸澀、一絲苦味,都能成為他們拒絕的理由。
大人嘗不出來,還大言不慚地說“我覺得挺好吃的啊”,這對孩子來說很不公平。
孩子不想被強迫餵飯,不是挑食
有的家長是追著孩子餵飯的一把好手,練就一身打游擊戰的大招。
參戰人員鬥志昂揚,拒絕吃飯成了孩子對抗家長壓迫的砝碼。
無法專注地吃飯,孩子也沒有精力去好好感受和適應食物。
這時候與其說孩子是挑食,不如先停下你餵飯的腳步,把吃飯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
03讓孩子吃得香有技巧不要強迫孩子吃飯
你提供食物,而吃或不吃,是孩子的事。
而一個長期被強迫吃飯的孩子,大腦可能會發出這樣的訊號:吃飯,是件不高興的事。接收到這個訊號的孩子會各種不配合,他們會逃避吃飯、挑食,甚至厭食。
孩子不愛吃飯的根源,往往來自於父母的強迫。
孩子挑食,其實就是他們在反抗。
增強用餐儀式感
餐桌禮儀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增強孩子食慾的。
比如吃飯前洗手,讓孩子幫忙端飯菜、擺餐具,給孩子買一套專屬於他的餐具,每次吃飯用上心愛的碗筷,孩子會感覺吃飯是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
另外,我們在陪孩子一起吃飯時,還可以和他們聊一聊跟“吃”有關的事情,喜歡吃什麼,幼兒園裡什麼東西好吃等等。
儀式感,會讓孩子感受到快樂,當吃飯成為一種享受,孩子自然會主動進食。
保證飯前飢餓感
所謂“飢不擇食”,餓了吃啥都好吃。
當然,這並不是說讓大家故意餓著孩子,而是注意控制。尤其是:
控制零食這一點尤其需要全家人的配合,家裡不要零食隨處可見、隨時可吃,另外至少保證飯前1小時不吃零食、水果等;
增加運動量孩子運動多了會消耗身體的能量,然後身體會發出需要補充能量的訊號“飢餓”,因此可以增加孩子對食物的接受度。
04如何幫助孩子嘗試更多食物?有的家長會在餐桌上把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趕盡殺絕,這樣做其實大可不必。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和心態上的調整,幫助孩子嘗試更多食物。
以身作則
讓孩子接受之前,家長可以表現出自己對某種食物的喜愛。
孩子對家長的依賴讓他們習慣性地模仿、跟隨家長的選擇。家長應該理性對待食物,不說某種食品高階、好吃,某種食品低等、難吃。
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挑選蔬菜、摘菜、洗菜等等,透過一些日常互動讓這種蔬菜“混個臉熟”,讓孩子慢慢接受這種食材。
將心比心
如果孩子的發育曲線是正常的,就不要再讓飯桌變戰場,孩子進餐的心情好了,才會願意嘗試更多食物。
請記得,目前只是孩子人生髮展的一個階段,今後他們的口味可能會發生很多變化。
就像我小時候覺得青椒是苦的,成年之後卻對青椒炒肉慾罷不能。孩子也是一樣的,請不要強迫他們吃下目前還不喜歡的食物。
淡定一點
有時候最崩潰的不是孩子不吃飯,而是好不容易讓孩子吃到嘴裡,他卻哇地一口把剛吃進去的全都吐了出來。
別急著發火,一定要淡定,淡定!
願意去嘗試新的食物,已經是孩子成長中的進步,但嘗試並不意味著要馬上接受,也不要馬上給這個食物打上“孩子不喜歡”的標籤。
告訴孩子:“這次沒準備好沒關係,可以吐掉,下次再試試吧!”
孩子接受一種新食物,可能要經歷數十次的適應,所以不要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氣餒哦!
寫在最後
當下次你為孩子挑食、不吃飯生氣的時候,先冷靜下來分析原因,想想對策。
有時孩子並不是在和我們作對,他們自己也在努力適應成長中的變化,也在感受這個對他們來說充滿了很多未知的世界。請不要給他們太多壓力,輕裝上陣,才能快樂長大。
你家娃“挑食”嗎?
你是如何應對的呢?
參考文獻:
美)尼爾森,(美)歐文,(美)達菲著. 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 理解年齡特點,幫助孩子成長[M]. 2015
陳忻著.整體養育[M].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