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布魯姆說過:“幼兒期被剝奪了智力刺激的兒童,永遠達不到他原來應該達到的高水平。”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幼兒期,其實從一歲至三歲就是幼兒期,此期是幼兒語言、思維、動作和社會交往能力發展較快的時期。
由以上定義,我們知道幼兒期時孩子雖小,但卻是幼兒語言、思維、動作和社會交往能力快速發展的時期,需要家長們給予關注、重視。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因為工作忙或家中不止一個孩子,媽媽照顧不過來,只能讓爺爺奶奶幫忙帶。
幼兒期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孩子,等到上小學一年級時,回到父母的家庭。家長們會發現孩子懂得的詞彙量很少,語言表達能力也比同齡孩子差。因為爺爺奶奶精力沒有爸爸媽媽那麼旺盛,無法給孩子更多的交流、互動,久而久之,孩子們習得的詞彙量就少得可憐,語言表達能力也得不到鍛鍊。此外,不少孩子會疏遠父母;自己慢慢適應新環境;沒有安全感,和弟弟妹妹爭風吃醋,時常覺得父母不公平,父母不愛自己。以上的消極感受需要孩子花費大量精力去消化,自然花在學習的時間、心思就變少了,孩子也就永遠達不到他原來應該達到的高水平。
那是不是幼兒期留在父母身邊生活的孩子,就個個智力超群呢?其實不然。科學家們做過一個調查,得出以下結論:絕大部分父母從事腦力勞動家庭的孩子成績都比父母從事體力勞動家庭的孩子成績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從事腦力勞動的父母回到家就和孩子說話,和孩子互動,日積月累,在三年時間裡,孩子接觸到的詞彙量竟比體力勞動家庭的孩子多出3000萬。而這3000萬的詞彙量差距,讓孩子們輸在了起跑線。
所以,家長們,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儘量把幼兒留在身邊親自照顧並多陪伴、多交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