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小米+Star 編輯|欣欣
1你好,我是Star。
“三天了,還沒拉屎,皮皮得憋壞了。”爺爺說。
“皮皮咋回事呢?”奶奶說。
“最近開始吃豬肉,菜配得少,又剁得太細,所以不好消化,拉不下來。我們調整下肉菜比,增加粗纖維的菜和水果,不能剁得太細。”我說。
“多按摩下皮皮肚肚,她才好拉屎。”胖鍋補充說。
皮皮9個多月了,輔食吃豬肉後,就開始出現2-3天不拉便便的現象,一拉就拉比較硬的,像風乾了的牙膏一樣的屎坨坨,拉起來很費勁,這可愁壞了一家人。
最近,大家相互問候都會有一句:“皮皮今天拉臭臭了嗎?”
如果拉了,大家很歡喜。如果沒拉,大家很著急。
皮皮沒出生前,我真是想不到,她有沒有拉臭臭,竟如此牽動一家人的心。
其實,皮皮拉臭臭的事兒引起全家焦慮,這不是第一次了。她剛滿月前,由於混合餵養,便便狀態經常不好,是綠色的稀便,從來沒有過金黃色軟便。
皮皮兩個月大時,有一次拉肚子,很嚴重。那段時間,也是愁壞了老母親和老父親。
那一次還發現皮皮便便裡有血絲,我和胖鍋拿著皮皮的便便去醫院化驗,一查,鏡檢白細胞四個加號,鏡檢紅細胞一個加號。
我們和醫生說了說孩子的基本情況。醫生看了化驗單子,拿筆在四個加號處狠狠畫了一道線,圈了個三角形,加重語氣說:“怎麼這麼嚴重?啥時候發現的?你們倆得好好反思一下了。”
聽到這句話,我和胖鍋很委屈,發現皮皮便便裡有隱隱的血絲後,我們馬上來醫院問診,一刻不敢耽擱啊。
醫生先按細菌性腹瀉來治療,問了孩子月齡和體重,給皮皮開了一盒頭孢克肟,一盒蒙脫石散,一盒益生菌,把用藥的劑量和吃藥時間一筆一劃地寫在化驗單背面。
那字跡如此清晰:
醫生囑咐我倆按時給藥,每天都來化驗一下孩子大便,很嚴肅地說:“如果吃藥後症狀不緩解,還加重的話,那接下來還得帶孩子來做B超,確認是不是腸胃炎。如果是腸胃炎,接下來可能就要住院治療了。”
2回家的路上,我懷裡揣著給皮皮吃的藥,腦子裡縈繞著醫生說的“四個加號、反思、腸胃炎、住院”幾個詞,心裡七上八下的,絲毫主意也沒有。
這一路啊,我心亂如麻,思考為什麼皮皮腹瀉會這麼嚴重,回憶自己最近吃什麼了,想皮皮碰過什麼嗎,想皮皮才剛剛兩個月,吃奶力氣都不大,會不會吃藥啊。
胖鍋看我魂不守舍的樣子,安慰我說:“沒事的,皮皮吃藥就會好的。”
其實,他自己何嘗不擔心,只不過他除了擔心皮皮,還要擔心我。
回到家裡,我把頭孢克肟兌到20ml的水裡,皮皮第一次吃橘子味的頭孢克肟,竟然吃得很開心。
我稍微放下心來。
喂她藥的時候我就在想:“初生的孩子對父母真是無限信任。她都不知道媽媽喂的是什麼,還是一股腦地吃,還吃得很香。為人父母不能辜負孩子這份信任,要好好撫養她。”
第二天去化驗大便,鏡檢白細胞變成了3個加號,鏡檢紅細胞變成少許,症狀開始好轉。
醫生說:“我們先按細菌性腹瀉處理的,吃藥後症狀好轉,說明病因判斷基本合理,繼續吃藥。”
吃藥第三天,鏡檢白細胞變成少許,鏡檢紅細胞檢測不到,從化驗來看,大便是正常了。
我和胖鍋非常感謝醫生。醫生讓再吃一到兩天藥鞏固一下,隔一天來化驗。我開心到飛起。
吃藥第四天,皮皮該吃頭孢克肟的時候卻睡過去了,錯過一頓。我有點擔心:“抗生素用不到量,被細菌反撲,會不會形成抗藥性?”
胖鍋說:“哪有你想的那麼嚴重?”可我止不住地擔憂。
吃藥第五天去化驗大便,鏡檢白細胞變成了2個加號。
醫生看了單子說:“怎麼好轉後,復發了呢?”
我和醫生說了少用一次藥的情況。醫生看了看第一次寫的用藥說明,調整了下用藥情況。
那字跡還是那麼清晰:
“頭孢克肟用了5天了,停。蒙脫石散,每天三分之二包,一天三次,空腹吃。益生菌麗珠腸樂,每次一粒,一天一次。”
我問醫生:“要是腹瀉還是不好呢?”
醫生安慰我說:“怎麼會呢?總會好的。”
在吃藥第8天,一切化驗終於正常了,且良好情況持續了下來。
3皮皮這次歷時8天的腹瀉讓我印象深刻。
這八天,我拿著皮皮的糞便,跑去醫院化驗了七次。
每次收集大便,我都是趁早上給皮皮屁股上糊上一層保鮮膜(糞便不能用吸水的東西收集),尿布墊在保鮮膜外邊,皮皮經常在吃奶時拉,拉的便便,經常漏在我身上。
我顧不上自己身上的便便,先把皮皮遞給奶奶,讓奶奶把皮皮洗乾淨。
我呢,負責從保鮮膜上把皮皮的糞便收集到醫院拿來的瓶瓶裡,然後馬上拿著瓶子去醫院。
糞便在兩個小時內化驗,結果才比較可靠。
皮皮每隔兩小時要吃奶。我還要趕在兩個小時內回來,否則皮皮會哭得肝腸寸斷。
我去的是我們當地的三甲醫院,看病的人超級多,有時候在醫院停不下車。我就把車停在1公里外,走過去。
化驗的人和看病的人多,我就上午拿出化驗結果,下午再去門診找醫生看。
有一次在路上,我開車時分神,想化驗單的事情,差點撞到隔離欄上。
還有一次,我甚至懷疑是我吃的牛肉湯導致皮皮拉稀的,我說:“要不然我不喝牛肉湯了。”
胖鍋說:“你喝牛肉湯又不是一次兩次了。怎麼上次沒影響?你呀,關心則亂。”
能不亂嗎?嬰兒的屎尿是他們健康與否的一個重要反饋。
皮皮出生五天時,奶吃得不夠,排洩不夠,導致黃疸升高,自己一個人住院。皮皮尿少,便便的顏色不對,都給出了警示,我卻沒判斷出來,我懊悔死了。
從皮皮住院回來以後,每天研究皮皮的糞便,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大事。
我每天都會研究皮皮的便便,拍照留存,每次感覺到便便狀態不對,就會趁胖鍋休息的中午,發給胖鍋看,讓胖鍋幫忙判斷一下。
直到皮皮六個月開始吃輔食,便便的次數和狀態才開始穩定下來,一般一天1-2次,隨著吃的東西種類越多,便便狀態越來越接近成年人,我和胖鍋才稍微放點心。
誰知道皮皮最近因為吃肉,腸胃有些適應不來,有點便秘。
反思了原因後,我開始調整。
皮皮一天兩頓輔食,上午吃肉和粥,下午吃菜和麵條。上午吃肉,以前配一片青菜葉子,現在改成三片青菜葉子,不再剁那麼細,葉子切到能嚥下去的大小。下午麵條裡一般加胡蘿蔔或者西紅柿,在胡蘿蔔和西紅柿下麵條前,生吃一點。以前一天一頓水果,改成上下午各一頓水果,吃通便水果火龍果、蘋果、梨等。
皮皮便秘的情況開始緩解。
4在照顧皮皮排便過程中,我總結了三點經驗:
一、相信科學。
嬰兒的糞便什麼是正常狀態,是有科學參考的。
不正常狀態的糞便出現時,可能是什麼原因,是有科學參考的。
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也是有參考的。
丁香園網站和崔玉濤育學園App上有很多關於嬰兒便便的文章,我在上面瞭解了很多。
二、及時反思。
新手爸媽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犯錯的地方。
根據孩子的狀態參照相對權威的知識及時反思,調整撫養方案,至少可以避免在同一個坑裡跌倒兩次。
三、相信經驗。
有些科學解釋不了的地方,就相信經驗。
比如我吃桃子,皮皮就拉肚子。
不知道科學依據是什麼,但是,就會啊。皮皮拉肚子最嚴重的那次,我連續吃了好幾天桃子。
後來皮皮好了,我又試了一次桃子,皮皮還是拉肚子。
於是整個哺乳期,我都不吃桃子了。
以前,爹媽總說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拉扯大的。
當我自己做了媽媽之後,才明白這個“一把屎”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