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看,是幾個片段——
第一段:朱丹說孩子在朋友家彈了段鋼琴,她錄了下來,搞音樂的朋友說她孩子有天分,她就立刻買了架鋼琴,“也許咱孩子的天賦在這裡”(孩子一歲半已經買好鋼琴了);
應採兒則認為,如果孩子想要學一樣東西,一定要讓他非常想學才行,這樣他才會珍惜,雖然心裡她很希望兒子成為王力宏加周杰倫那樣的人,但即便是兒子開口要,她也會暫時先不滿足,“如果你真的想要那你要好好學,這樣你生日可能會送給你,變成一個禮物,他會很珍惜。”
她有一句話我非常贊同:很多的嗜好或者天賦,都來自於父母的堅持。
許多人覺得自己的孩子學一樣東西不用心,總是朝三暮四,樣樣學,卻樣樣不精。無非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並不感興趣,草草上馬,堅持不下來;還有一個就是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堅持鼓勵、督促和跟進,孩子放棄得太容易,甚至會養成習慣。
第二段:她說每次出去,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揹包,裡面裝著他的玩具和東西,憑什麼大人給你背?如果不打算背,就不要帶這個玩具;
第三段:想要教會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父母首先必須要做到“說到做到”,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
僅以上三點,就可以看出她是個用心且有智慧的媽媽,很愛孩子,但絕不溺愛。
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給孩子物質方面的東西不要太多、太快,成為他的壓力,反而應該慢一點、欠著點兒,讓他們能學會珍惜,體驗成長和進步的快樂。
二、孩子是家庭的寶貝,捧在手上,含在嘴裡,放在心尖尖上。
也因為孩子如此寶貴,許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就盲目地寄予厚望:企圖發現他在某一方面對天賦異稟,希望他能夠超越自己,成為稀世奇才。
不少人在孩子小的時候,這方面的想象力更加爆棚:孩子如果抓周抓到了筆,就期待他成為文曲星下凡,靠筆桿子吃飯;如果抓到了錢,就覺得將來一定是縱橫商界的奇才;再有其他的,要麼是科學家,要麼是將軍……總之,每一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被家人美好的願望理解為“不是凡人”。
前幾天看到有博主吐槽,說樓上的孩子鋼琴練了好幾年,一首曲子彈了很久很久,依然磕磕巴巴,根本彈不成調,父母和孩子瘋沒瘋不知道,但是作為鄰居博主瘋了,實在是受不了了。
終於忍不住了,跟鄰居談了一下,這才知道,鄰居夫婦對孩子彈鋼琴這件事沒什麼執念,但是鋼琴老師說:孩子有天賦,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所以他們才會一直堅持。
博主怒火中燒:鋼琴老師為了賺錢真是什麼胡話都說啊!這父母也真是糊塗,孩子幾年下來彈成這個鬼樣子,他們真的聽不出來嗎?
遺憾的是,大部分父母要到很久很久之後,才會突然發現:原來我的孩子是個平凡人啊。
而在那之前,他們可能會給孩子捆綁上很多壓力,讓不喜歡鋼琴的孩子彈琴,讓不喜歡畫畫的孩子學畫,讓不喜歡朗誦的孩子去學主持……寄希望於有一天撥雲見日,苦盡甘來。
然而現實是,我們大部分人天賦都很平平,雖然不是笨蛋,但也極少有天才。
父母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有時候,做父母要的不光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還要有智慧,帶著腦子做父母,真的超級重要。
三、前些日子克萊德先生跟我商量,不然豆豆哥的國際跳棋就稍微“緩一緩”,喜歡下就下著玩,他的意思是儘量不參加什麼比賽了,拿出更多時間打乒乓球。
我沒同意。
下棋有助於集中注意力,也能鍛鍊計算能力,又是他興趣所在,再說也沒耽誤打球,為什麼要停呢?
他說:豆豆在打球上的天賦可能比下棋要多些,下棋要下出個名堂恐怕很難……
我笑了:你是期望他打乒乓球打出個名堂嗎?放棄你那些虛幻的想象吧……他應該是個還算認真有點天賦的孩子,但不會是那種“骨骼清奇的天才”。
無論是學棋、打球還是畫畫,都是因為他很喜歡,所以才會堅持;而同時,既然說喜歡,那就要對得起這兩個字。
在他累了不想練習的時候,在他不認真對待的時候,我一定是那個堅持督促和鼓勵他的人——父母和孩子都要學會堅持,最後才可能有更好的進步。
而同時,我大概在他五六歲的時候就認清了現實,放棄了他在某一方面會是天才的幻想。畢竟我們倆都是普通人,基因突變的可能性太低了。
我也從未想過,他會吃哪碗飯;所以我才能更輕鬆地面對這些事情,幫助和支援他在這些事情上玩得開心、學得用心。他要慢慢尋找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父母幫他制定一個理想。
我相信這些學習和進步的過程一定會滋養他的人生,難道這不是最好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