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還有一天,就迎來"牛氣沖天"的春節。孩子們都喜歡過年,有吃不完的好吃的,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更重要的是“過年”成了“為所欲為”的保護傘。任何平日裡的禁忌在“大過年”的濾鏡中,變得“美好可愛”起來。

著名的心理學家,海藍博士說,母愛的最高階是捨得孩子受苦。

規矩就是規矩,在任何時候都要恪守成規。不能以任何理由去包庇孩子的過錯。

馬上就要過年了,作為父母更應該提前告知孩子做一個知禮儀、懂禮貌、有教養的人。

01.心有他人,尊老愛幼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三字經》

著名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演講中,也說過自己會在過年期間教孩子的規矩,並且認為12歲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講規矩的意識。

演講中,它還特別提到自己帶孩子回孩子的爺爺奶奶家過年。

一天她正在剝桔子,女兒看見了就站在她跟前等著。

李教授拿起一瓣橘子遞給女兒,但是告訴她:“去給爺爺送過去”。

女兒把橘子拿在手裡,看著爺爺,不想去送。

李教授就跟女兒說:“你要如果不給爺爺吃,我後面就不給你。”

女兒就給爺爺送了過去,爺爺高興地親了她一下。

之後李教授又讓女兒給奶奶送過去一瓣,再之後是給大姑、給爸爸。

當她再交給女兒一瓣橘子的時候,女兒很自然的就擱在了李教授的嘴裡。

最後李教授表揚了女兒,又再給她剝了個橘子。

這件事兒看起來很小,但生活中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做到把有好吃的、好用的先給長輩父母,最後才自己享用。但是這些點滴的小事,恰恰體現了一個孩子的規矩意識和教養。

過年期間,大家都歡聚一堂,教孩子認識長輩的同時,更是一個教孩子長幼有序,尊老愛幼的好時機。

02.謹言慎行,從點滴做起

說話的規矩

過年經常走親訪友,如何跟他人打招呼成了一門學問。

有些平日見得少的親戚,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一句簡單的“新年好”,禮貌的微笑都是得體的表達。

當有人對你表示關心,詢問你的近況時,回答他人的問題的時候,最好四目相對,不要躲躲閃閃,真誠的回答問題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另外過年常有的紅包環節,鼓勵孩子說吉祥話,但不要索要紅包。

有個朋友說,去年回老家,一群孩子一邊喊著“恭喜發財,紅包拿來”,一邊往他身上撲,口袋裡的東西都被翻出來了,最後每人發了100才被放過。

朋友自己家孩子分寸感就很好,從來不會主動索要紅包,要給孩子紅包,孩子總會先看看父母,待父母同意,孩子才會雙手接過紅包然後道謝。

過年了,孩子們想要一點紅包很正常,可是父母還是應該告訴孩子,主動向對方索要紅包是不禮貌的。

吃飯的規矩

餐桌禮儀是生活的必修課,工作聚餐的飯局更是很多講究。過年都是親朋好友,有些客套可免,但基本的規矩還是要告誡孩子。

所謂食不言寢不語,吃飯的時候不要說太多無關的話,入席後,專心吃飯就好。冬天的飯菜也比較容易涼,不做無關的事,好好吃飯是規矩也對自己的健康有利。

另外不要挑食,多攝入不同的食物,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在飯桌上挑挑揀揀,隨意亂翻,是不對的,會給一同就餐的人留下極其惡劣的形象。

最後,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食物是來之不易的,我們不能浪費。對萬物心存敬畏,感恩主人的招待,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03.過年的樣子,就是平日裡教育的答案

火車站,自動取票機前排著長隊,有個女孩的車快開了卻還沒取票。

她跑到隊伍前面跟排在第一的小哥哥說:“可以讓我先去嗎?我的車快開了”

小哥哥說:“好,你先取吧。”

然後……

他走到隊伍的末尾,重新排隊

幫助了一個人,也不犧牲其他人。這是父母對他最好的教育,這種善良的行為會給他的人生帶來助力。

在北京地鐵上,一個孩子因為身體不舒服吐了。

父親立刻給周圍的乘客道歉,並蹲下了整理乾淨嘔吐物。

這個看著父親清理的孩子,應該不會有亂丟垃圾的壞習慣。所謂言傳身教,有些事,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的就懂了。

孩子過年時候的樣子,就是父母平日裡教育的結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熊孩子的背後必然有熊家長。

而一個有規矩的孩子,是父母用耐心恆心不斷的教育引領出來的。

馬上就要過年了,希望大家今年都不會遇上“熊孩子”

預祝新年快樂,牛年大吉!

1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什麼是體適能?少兒體適能課程的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