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好孩子的標準是什麼?
恐怕每個家長,都有自己判斷的尺度。
我們很多家長、老師,最喜歡拿孩子的學習成績來歸類:
學習優秀,就是好孩子;
成績不佳,就是差孩子;
孰知,這樣一刀切的做法,忽略了孩子的天性。
如果我們把孩子培養得成績優秀、事業有成、出人頭地,就能說明我們是好父母了嗎?
並不見得!
養廢一個孩子很簡單,養好一個孩子卻不容易。
教育孩子,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事業,需要父母的精心栽培和細心呵護。
1
孩子懂得感恩
老師領著學生們,分別向自己的父母鞠躬致謝,感謝他們對自己的辛苦養育與付出。
在孩子鞠躬後,家長們紛紛站起了,給了自己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此情此景,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勝過了任何一堂課。
對此,媽媽們說:
“當孩子向我鞠躬的那一刻,心裡面很感觸,這些年的辛苦沒有白費,所以流淚了。”
“能看見孩子畢業,並向我表示感謝,我感覺很幸福!”
“在孩子給我鞠躬時,突然一下感覺我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我忍不住哭了。”
影片剛開始,一位媽媽在給孩子洗腳講故事,洗過之後又出去打水給婆婆洗腳,孩子跑出去看到這一幕,於是偷偷去打了水。
媽媽到了孩子的房間裡,沒看見他,一轉眼,孩子端著水盆走了過來,“媽媽洗腳”!
美國學者泰曼·約翰遜曾說: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孩子懂得感恩,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是父母一生的福氣。
能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實在是太幸福了。
2
孩子會做家務
我們先來看一份德國孩子的家務清單:
2至3歲的孩子:
幫助鋪床、把玩具和兒童讀物從地上撿起來、飯前把紙餐巾放到桌上、幫助準備寵物飼料、把襪子套在手上撣灰塵、幫媽媽拿掃帚、幫家長把衣服掛上衣架、澆花;
3至4歲的孩子:
擦灰塵、喂寵物、到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助媽媽鋪床、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從超市買菜回來幫助家長把菜拎進家、到信箱裡取回信件;
4至5歲的孩子:
擦桌子椅子、擦灰塵、獨自鋪床、吃完飯後把髒碗拿到水池邊、媽媽做飯時在旁邊幫忙、幫助媽媽把疊好的乾淨衣服放回衣櫃、澆花
……
洗衣、做飯、打掃屋子,這些看似非常簡單的家務小事,已成為了德國小朋友的必備功課,那麼,中國的小朋友如何呢?
我們大部分孩子,在做家務方面令人堪憂,自己的衣服不會洗、自己的房間不知道收拾、自己的書包還要家長整理、飯菜送到嘴邊才肯吃,就差掛一個大餅在脖子上了。
可以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很多孩子的真實寫照了。
之前,杭州某中學在其新生訓練課上,舉辦了疊衣服、穿鞋帶比賽。
沒想到如此簡單的生活技能,卻難倒了一大片學生。
多名初一新生不會疊衣服、繫鞋帶;
有老師就表示,能同時完成這兩項任務的學生僅有一半。
老師說,疊衣服相對來說還好一點,繫鞋帶對很多學生來說則比較困難,因為他們可能從來沒有都沒有自己弄過。
“襪子我會疊一些,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我媽媽幫我疊的,我回想著媽媽是這麼疊的,但疊起來以後一團糟。”
古話說的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孩子,很難讓人相信他以後,能夠很好地立足於社會。
畢竟,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麼能期望他能做好別的呢?
該學校將做家務列入了家庭作業清單,為學生髮放《樹德作業本》,家務清單就在首頁,上面印製了“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鼓勵孩子在家做家務:
“從小事做起,從小家做起,孩子將來才能擔更多義務和責任。”
做家務,對孩子來說,有很多好處。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會幹家務的孩子,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更容易體會生活的不易,懂得感恩,更容易有擔當;
而一個有擔當和責任感的人,不僅能讓自己幸福,還有能力讓家人幸福!
3
孩子不怕失敗
做父母的,常常有一種執念,以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將來就有出息,於是拼命逼孩子學習;
也有人認為孩子漂亮帥氣,未來就會出息,於是舞蹈打扮,提升氣質;
還有的認為孩子勤奮能吃苦,未來會有出息,於是不停做思想工作,給孩子洗腦;
更有認為孩子聰明滑頭,未來會有出息,看到孩子老實憨厚,就不免嘆氣...
其實,看一個孩子10年後是否有出息,靠的既不是學習好,也不是漂亮帥氣,更不是耍耍滑頭,而是——抗挫能力。
早上,班主任小李突然接到家長王姐的電話,說女兒佳佳這兩天怎麼也不願意去上學,夫妻倆怎麼勸都沒用,正尋思著去找找心理醫生諮詢一下...
小李一聽,趕緊詢問緣由:
原來,在剛結束的期中考試中,佳佳的成績由班級第一降到了第三。
成績出來的當天,她就在家裡大哭了起來:
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成績會越來越差?
女兒覺得自己辜負了老師和爸媽的期待,於是情緒崩潰。
從第一調到第三,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波動,但對佳佳來說,卻是無比的打擊,甚至她都覺得自己就是失敗的。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孩子未來能夠一片坦途,但生活不如意之十之八九,學習成績從來都不是考核孩子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
如何教會孩子正視挑戰與挫折,才是每個父母,給孩子的必修課。
一個不怕失敗、勇於面對失敗的孩子,才會有機會見識不同的風景,嘗試多種不同的可能性;
這樣的經歷,是比一時的登頂,更為持久彌香的享受。
想要成功,就要不怕失敗。
一個敢於面對失敗的孩子,才能在失敗過後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然後加以調整,做足準備,突破自我!
而真正有智慧的家長,不是在孩子失敗時冷嘲熱諷、極盡貶低,而是予以關懷,因勢利導,重新煥發出孩子的奮鬥激情。
所以,願你伴著孩子一起,讓他真正成為內心強大的人。
4
孩子願意與你交心
許多父母,在親子關係中,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能喋喋不休,但一回到家就往自個房間鑽。
問孩子“怎麼了?”孩子支支吾吾半天發不出聲,好不容易說了一句,也總是以“沒事、不用你操心”敷衍過去。
父母不解:“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我交心了?”
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女主易瑤飽受同學欺凌,心理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在這個時候,換作任何一位母親,都會挺身而出,硬剛施暴者,但易瑤的母親不一樣,她眼裡只有錢。
女兒向她要校服費,她夾槍帶棒地回絕:
“你的校服才穿了一年,換什麼換!浪費錢!”
後來,只要女兒一開口提錢的事,她總是先入為主地認為女兒變相索要校服費,接著又是一頓臭罵。
因此,當易瑤得知自己得了病,需要救治時,卻不敢告訴媽媽。
於是,遇到問題了,沒法解決,也不能和最信賴的人訴說,走投無路的易瑤,只能鋌而走險,去了一家小診所就診,卻不湊巧被同學撞見,從此被同學歧視、霸凌,直到跳海。
詩人西川曾說:“喝一肚子涼水就能淹死全部的心裡話。”
如果說,校園霸凌是造成易瑤悲劇的原因,那麼,母親的漠視,就是造成女兒悲劇的導火索。
當家長的所作所為,讓孩子失望時,孩子便不願意,和家長交心了。
孩子的心裡話,只願意說給那些願意聽、尊重自己的人,而不是一個總是粗暴對他的人。
有心理學家說:“與人溝通是永恆的主題,與自己的孩子溝通是人生的難題。”
所以說,孩子不願和你交心,問題在於家長,而不在於孩子。
如果有一天,你走進了孩子的心,那一定是你,願意聽他說,和他好好說。
願意和你交心的孩子,才真的是你的好孩子。
教育專家饒雪莉曾說:“在孩子12歲之前,親子關係大於一切教育。”
失卻了良性的親子關係,孩子就算再優秀,似乎也和你沒多大關係了。
好的教育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會感恩、有溫度、勤勞動、有韌性的。
願我們,都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他們真正成為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