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臨近過年,兒子和我“決裂”了。

因為理髮這件小事。

兒子從小就抗拒理髮,一點兒發茬黏在脖子上,他就難受得不要不要的。

所以他的頭髮能頂多久就頂多久,只要不理髮,多長都沒關係。

最近因為馬上要過年了,兒子整日頂著一頭烏黑的長髮在眼前晃來晃去,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和兒子商量理髮的事。

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後還搬出班主任劉老師。

兒子才勉強答應,但是他有個條件不能剪太短。

來到理髮店,我一邊說著“不要剪太短”,一邊給理髮師遞了個眼色,理髮師瞬間就明白了我的意思。

既然每次理髮都大費周章,索性剪短點,還能減少理髮次數。

理髮的過程很順利,因為兒子忙著在平板上看動畫片,無暇顧及鏡中的自己。

理髮結束,兒子依依不捨地把目光從平板上移開,當他看到近乎光頭的形象時,瞬間崩潰,邊哭邊嘟囔“你答應過我不剪很短的......”

不想引人注目,我急忙扯著兒子回了家。

一進家門,兒子掙脫我的手衝進爸爸的懷裡,訴說他的委屈,控訴我的“罪狀”:

“我討厭媽媽,她說話不算話,她答應過我不剪很短的。”

老公安撫好兒子,又來開導我。

“我理解你這麼做的初衷,但既然答應兒子不剪短,那就要尊重他。我覺得你該跟兒子道個歉。”

“給他道歉?他還這麼小就讓他牽著鼻子走!”

老公沒能說服我給兒子道歉。

兒子跟我彆扭了一晚上,晚飯他只吃了兩口,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也不需要我陪他睡前讀書了。

等到房間裡沒有聲響,我用鑰匙開啟門,發現兒子已經睡著了,但眼角還掛著淚珠。

看到倔強到要和媽媽決裂的他,我內心的某一處被揪疼了,也開始反思白天的行為。

第二天早上,我來到兒子床前對他說:

“兒子,對不起,是媽媽不對。我不該沒經過你的允許把你的頭髮剪短。我保證以後不會這樣了,你能原諒媽媽嗎?”

兒子一下子哭了起來,他摟著我的脖子說到:“本來就是你的錯,你還不承認。”

此刻,兒子所有委屈和不滿都消散在這個擁抱裡。

最終他原諒了我,我們和好如初。

真慶幸我選擇跟兒子道歉,而不是死守父母的威嚴,給孩子帶來更深的創傷,讓親子關係臨近冰點。

知乎上有個問題“父母跟孩子說一句對不起真的很難嗎?”

有個回答很扎心:就像領導跟下屬說對不起一樣。

是的,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做得不對,說出“對不起”,對絕大多數父母來說是一種尊嚴和權威的挑戰。

可我們卻忘記了自己也不過是普通人,難免有不足之處,也會在不經意間傷了孩子的心。

前不久播出的《親愛的麻洋街》中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

易家媽媽丟了錢,誤以為是女兒易茜茜偷拿了買髮卡,任憑茜茜怎麼解釋,媽媽都聽不進去。

盛怒之下,媽媽追著茜茜打起來,茜茜憤然離家出走。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傷心地跑了好遠的路,不幸被街頭的幾個小混混圍追阻攔。

危機時刻,多虧大哥哥歐小劍的出現,保護了茜茜,才避免一場悲劇的發生。

後來,媽媽的錢找到了,她意識到是自己錯怪女兒,卻放不下面子跟女兒道歉,只是想用做雞蛋的方式搪塞過去。

受了委屈的茜茜開始控訴媽媽:

“你錯怪我了,都不跟我道歉。大人犯錯,就可以隨便打發過去。我們小朋友沒有犯錯,都要被誤會打一頓。”

真是字字戳心。

是啊,父母有錯,卻不能給孩子公正的待遇,是有失公允,更是以大欺小。

即便孩子在小時候不得不依附父母,長大後他們也會毫不猶豫離開父母,越遠越好。

羅賓說:“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既不是我們夢想的終結者,也不是我們慾望的開創者。當我們父母犯錯時,不要羞於說對不起,造成孩子的二次傷害。”

所以,父母有侵犯孩子的行為時,勇敢地跟孩子說聲“對不起”,不要讓錯誤行為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不用擔心會失了家長的權威,相反,孩子會更加尊重和信任敢作敢當的父母。

曾經追過一部叫做《養育者》的電視劇,劇中爸爸Paul和媽媽Ally的教育方式。

劇中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

Paul在加班工作,可一雙兒女瘋了似的吵鬧著、嬉笑著,使他根本無法集中精力。

忍無可忍,他決定從源頭上制止嬉鬧聲。

雖然做了很多心理建設,可他終將和風細雨的勸告變為暴跳如雷的訓誡。

面目猙獰的爸爸和突如其來的大吼聲,把孩子們嚇呆了。

面對孩子這種被稱為“永動的麻煩製造者”的物種,父母情緒失控是在所難免的,重點在暴怒之後的做法。

值得稱讚的是,Paul對孩子發脾氣、怒吼後,真誠地和孩子們道歉,說聲“對不起”,並反思自己的行為。

孩子們也在爸爸真誠的解釋和道歉中,放下心中的恐懼,與爸爸和好如初並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援。

一句真誠的“對不起”是親子關係的柔順劑,讓愛與尊重不會因為壞情緒而消失。

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說:“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探索新的談話起點的父母,遠比固執、專橫的父母要可愛得多。

確實如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父母不可避免會有一些行為失當的時候,敢於跟孩子道歉的父母,才是指引孩子行為的標杆。

孩子才也會在父母的理解與尊重中習得如何對待他人。

表弟從小對數學特別感興趣,姨夫和小姨更是對他報以厚望,支援他參加各種數學競賽。

表弟每次都以飽滿精神參加比賽,一路過關斬將。

隨著參加比賽的級別越來越高,表弟遇到的對手也越來越強勁,終有一次他不敵對手,敗下陣來。

輸了比賽的他本來就很沮喪,原以為能從父母那裡得到安慰,沒想到迎接他的卻是爸爸的拂袖而去。

之後的好長時間裡,表弟都沉默寡言,還非常抗拒學習數學。

姨夫意識是那天對兒子失望和冰冷的態度,才導致兒子失去學習和生活的興趣。

最終,姨夫選擇放下面子跟表弟說:

“兒子對不起,知道你已經盡力了,爸爸不該那樣對你,請你原諒爸爸。”

表弟聽了爸爸的道歉,嘴上沒說什麼,但心理明顯有了改變。

此後,表弟重整旗鼓,不但贏得奧數比賽一等獎,考大學還選擇了心愛的數學專業,如今又進入更高階學府深造。

這是令人欣慰和歡喜的結果。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姨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對錶弟的鬱鬱寡歡視而不見。

那一個本來可以在數學方面有所建樹的希望之星,因輸了一場比賽和父母的誤解就此隕落,該是多麼令人惋惜。

美國一項調查表明:孩子會將父母的道歉,視作父母對自己愛的表達。如果父母做錯了事遲遲不道歉,孩子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不是隻有“我愛你”才能表達愛,“對不起”更是愛的體現。

在父母的誠懇歉意裡,孩子更能感受濃濃的愛,孩子才能不失披荊斬棘的底氣。

願父母在言行失當時,對孩子說出“對不起”,莫要為了面子,丟了孩子。

“把每個孩子當作成人來看待”,是我在育兒類書籍裡看到次數最多的理念。

以前我沒太理解,後來每當我糾結是否對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我會把孩子的角色替換成朋友、閨蜜。

如果我對朋友做錯了事,我會道歉嗎?

如果朋友說不要給他剪短頭髮,我會不會堅持給他剪短頭髮?

如果朋友喜歡的衣服我不喜歡,我會阻攔他買嗎?

……

這樣一想,答案就很明顯了。

6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放假我的病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