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時常看到一些家長反映:

孩子坐不住,小動作太多,正常半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他卻要磨磨蹭蹭到2、3個小時還做不完……

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

問題在於,孩子自己也難受。而且,這樣的孩子做什麼都很難真正投入並感受到快樂。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僅影響現在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長大後,他們也很難擁有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因為,一個人遭遇失敗的最大原因,是缺乏專注。而一個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智力、能力等因素,是專注。

阿甘,一個智商明顯偏低的人,之所以能夠獲得巨大的成功,就是他不會受種種誘惑的干擾,做任何事情都有一顆專注的心。

為什麼專注的力量如此強大?

因為,注意力是所有智力的起點。一個孩子只有對某個事物產生了注意,才會去觀察它,研究它,將它放入腦中,然後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如果沒有注意力,那麼接下來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以及非常重要的創造力,都無從說起。

因此,注意力不僅是智力的起點,也是所有能力的發源地。

孩子的注意力放在哪裡,他未來的成就就在那裡。

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受到的誘惑與干擾過多,導致他的注意力過於分散,什麼都想要關注,那就相當於什麼也沒有關注。

所以,一個人只有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才是真正成功的開始。這就是讓孩子擁有專注力的重要性。

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資訊爆發,物質豐富,人們的腦袋裡總是被塞滿了各種各樣的資訊、慾望與念頭,導致很多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最重要的事,無法專注在真正想要實現的目標上。

而專注的意義就在於:排除雜念,給大腦與心靈騰出最大的空間,以澄澈之心專注在自我成長與成就自己的道路上。

這是一種越來越稀缺的寶貴能力。

孩子的專注力是與生俱來的

1、孩子的專注力,最早源於他們的本能直覺。

嬰兒的本能直覺是非常敏銳的,從出生開始,他們便能夠全身心地去感受並關注到環境中的某一種事物,而能夠達到快速吸收,並以此漸漸發展出自己的各種能力和智力。

在這些敏感期裡,孩子充分表現出自己天然的專注力,直到對某個技巧能夠掌握或獲得某種答案。

孩子在敏感期內對所專注的事情充滿了激情和活力,很容易學會每一件事情。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能增強他的能力,只有當這個目標達到時,孩子才會感到疲勞。

對自我的探索,對世界的好奇,不斷努力嘗試掌控環境,從環境中吸收營養轉變為自己的能力,是孩子專注的內在動力。

蒙臺梭利指出,在不受人為干擾的情況下,孩子的所有活動都是在完成自我塑造,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實現了自我教育。

孩子需要找一些稍微有點難度的事情來挑戰自己,把潛能激發出來,並在這個過程中不受干擾。

孩子達到專心的境界,需要經過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準備期;第二階段是有具體目標的工作;第三階段是讓孩子的內心疑惑得到解決,進而滿足孩子的內在發展。

當孩子的內在疑惑得到解決時,內心就會獲得一種平靜的力量。他們會因獲得頓悟變得非常聽話,而且表現得非常有耐心。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並沒有人特意教給他們。

是什麼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一是成長環境中,日常活動頻繁受到人為干擾。

成人的作息規律與孩子的完全不同,生活在以成人為主導的環境中,孩子的活動不可避免地時常遭遇到干擾、打斷和破壞。

比如當孩子正在專注觀察某事物或正在專心做某種活動時,大人認為該出門了、該回家了、該吃飯了或該睡覺了等時候,就會打斷他們。這些還屬於正常範圍內的節奏。

如果孩子在其他時候也經常被頻繁地人為打擾,打斷或催促,當孩子的自我教育空間一再被擠壓,內心秩序遭到破壞,導致他們內心就出現紊亂。他們不僅無法專注,而且還會表現出煩悶焦躁。

尤其是敏感期裡受到干擾時,當孩子生機勃勃的活動,受到外界的干擾和阻礙時,會表現出難過或憤怒等激烈反應。

蒙臺梭利說,發脾氣,是孩子內部失調的一種外部反應。而這樣的失調讓孩子無法專注投入重要的事情上。

二是來自外界不同的聲音太多。

這樣的不同聲音,容易導致孩子認知混亂,無所適從。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要做什麼,自然無法專注一件事。

這種不同,來自於兩個方面:

1、孩子在同一時期接受的資訊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

比如,父母之間的教育觀念衝突,或父母與學校觀念不一致,等等。當孩子認知混亂,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就只能憑本能,我想怎樣就怎樣。他們就很難抵擋外面的誘惑,變得注意力分散或沉迷於電子產品等。

2、給孩子的選擇過多。

選擇過多,對孩子而言就是誘惑太多。比如玩具很多,或要他學習的東西五花八門等等。於是,孩子因此變得什麼都不想做或什麼都想要,而讓自己注意力變得分散。

當一個人想支配環境時,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力量。這種力量通過對環境的熱愛,進而佔有環境。但是,如果這種力量不是心理髮展的自然產物,那麼就會發展成為一種貪婪。

這種貪婪擾亂了孩子的內心平靜,破壞了孩子的敏銳直覺,成為專注力的殺手。

而內心需求真正得到滿足的孩子,是平靜而專注的。

現代社會,專注是一種稀缺能力。

俞敏洪說:

現在的選擇太多,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見多識廣,機會眾多;壞事是不再專心致志,常常三心二意,不斷改變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方向,結果迷失了人生。

很多學生因為不喜歡就換了自以為喜歡的專業,可調查結果表明,在換過專業的學生中,依然有一半的學生不喜歡自己的新專業。

他說:“當有人問我英語怎麼學,我常常一句話回答:把任何一本好的教科書背得滾瓜爛熟就行。”這就是一種專注。

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一、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保護孩子的本能直覺

蒙臺梭利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正是以他們的本能直覺,找到了通往內心世界的道路。

所以,在平時孩子專注活動的過程中,儘量不打斷、不催促、不人為干涉。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任由孩子作息混亂。在重要的作息節奏上,讓孩子保持與大人一致,與學校一致,這可以減少孩子與成人世界和外界環境的衝突,對孩子的專注還是有所好處的。而在其他時間裡,我們應儘量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

二、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玩具

玩具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益智。而過多的玩具,只會分散孩子注意力,讓孩子把關注點放在了過度追求新鮮感與佔有慾上,反而破壞了專注力。可以給孩子一些可以動手拆裝研究之類的玩具,讓孩子在研究的過程中更加專注,玩出創造力,玩出科學興趣來。

多動手,多體驗,是孩子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的最好途徑。而孩子會在這樣的研究中,變得更加專注,並因此而愛上學習。

三、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而專注的學習環境

書桌上儘量不要放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並儘量在學習的過程中不開電視,不打擾孩子。

對孩子干擾過多,或者學習過程中被過多的關注,只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一些家長喜歡在孩子學習和作業的過程中,一會兒噓寒問暖,為其增減衣裳,一會兒為孩子端茶送吃的;還有的家長在旁邊陪讀陪寫,一發現有問題,馬上打斷孩子,立即進行糾正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無法專注學習了。

如有必要,這些舉動最好在孩子學習告一段落時,或學習結束後進行。這樣也會讓孩子學會如何在重要的事情上專注,不受其他雜事與誘惑的干擾。

四、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壓力太大,實際上也是一種外界的干擾與聲音太多的結果,讓孩子內心由於衝突而失調,變得無法專注於自己的事情上。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這也是一種人為的干擾。另外父母與老師的步調也最好保持一致,這樣孩子才能不會因為家校配合的問題產生困擾而分心。

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就是幫助孩子去除雜念,保護其寶貴而敏銳的直覺力,讓他發揮出最大的潛力。

五、幫助孩子發現並培養自己的興趣

當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並在學習和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中,內心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他們會體驗到一種專注投入的心流的狀態。他們進入了身心和諧的平靜狀態,感覺敏銳、發揮出最好的效率與創造力,並讓自己的潛力得到極大的開發。

我們常常驚歎於最強大腦節目中的那些孩子驚人的記憶力與反應速度,驚訝於他們心算的閃電速度。這是因為,珠心算的學習模式是專注與直覺相結合,讓大腦不斷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

當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習,排除干擾就成為了一種能力,專注力所帶來的效果就得以充分的展現。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吃10瓶鈣片不如吃它,健腦又補鈣,3元1斤,孩子常吃個頭長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