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如果孩子想買一件東西,而這件東西超出了你的承受水平,那麼你會怎麼辦?如果不買,你又會用怎樣的理由去說服孩子?

很多家長可能會將事情轉移到別的地方,比如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學習不用心,以此來當作拒絕孩子的藉口。

但是這樣帶來的結果,無異於是一場親子衝突。

也或者,物品的價格的確過高,真的超出了父母的承受能力,但是又礙於父母本身的權威,只能找其他藉口來回絕孩子,亦或者,直接跟孩子哭窮,說自己家條件不好,讓孩子體諒自己。

實際上,父母並不是超人,更不是神,他們不可能什麼都能夠滿足孩子,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可以給孩子買,也可以拒絕孩子。

這其實都不存在問題。

問題的關鍵在於,你和孩子之間,是否有情感上的流動,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否用對了方式。

我們舉個例子:

那天說好給孩子買件上衣,這一出門,還要買鞋子和褲子(這些都有啊,但是就是不穿,只穿新的,新的穿幾天就不穿了)

媽媽:不是說好的只買上衣嗎,再說你褲子和鞋都有,再說咱家經濟條件又不好,姥姥又在住院,咱要節儉才是啊!

孩子:不買拉倒,然後自己跑走了,不知去哪裡了。

我要給買嗎?不想這麼慣著他,可又怕他出事,怎麼辦啊?

場景思考

① 分清楚問題的歸屬,屬於誰的問題

② 溝通中陷入了哪些溝通誤區

④ 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感受是什麼

⑤ 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怎麼溝通

⑥ 你是否有和這個家長類似的行為呢

對話分析

首先分清問題的歸屬,孩子想買上衣,還想買鞋子褲子,媽媽不想給孩子買,媽媽遇到了問題。

媽媽陷入了說教的溝通誤區,給孩子講道理,咱們家經濟條件不好,姥姥還住院,咱要節儉。

媽媽希望孩子體諒媽媽的難處,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那樣就不需要媽媽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喜歡穿新衣服,希望透過漂亮的新衣服建立自己的自信以及自我認同。

說教是很多家長下意識的行為。

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喜歡講道理,這其實有一個誤區。

就是我們認為孩子應該能理解我們,或者我們以為孩子和我們的視角是一樣的。

事實是由於年齡和時代的差異,家長和孩子的視角是不同的,這就是說教總是起不到作用的原因。

建立雙向溝通的前提一定是在瞭解雙方的需求的基礎上的,否則就是自說自話了哦。

那家長這樣說會不會好一些呢?

我們家寶兒越來越有審美了呀,越來越注意自己的形象啦,看來你真的長大啦,媽媽也希望給你買很多漂亮衣服,你值得擁有這些衣服,穿在你身上好看的嘞。

可是媽媽最近手頭有些緊,要不咱們今天先挑一件你最喜歡的急需的買下來,等媽媽手頭寬裕點再來買別的好嗎?

這樣的溝通我們向孩子表達了對她的認可,也表達了我們的難處,沒有指責也沒有說教,完全是一種平等的協商的溝通,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一些。

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厭學、沉迷遊戲、拒絕溝通等問題,默薇老師在《青春期叛逆破解訓練營》中都有講到,透過心理學的角度,剖析青少年行為偏差背後的根本原因,幫助家長真正的看見孩子,理解孩子,從根解決青春期的叛逆問題。

1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過年啦!如何給孩子營造年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