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醫生第一時間會怎麼做?
捂汗?
貼退燒貼?
馬上給孩子吃藥?
輸液?
可能都不會。
那些常見的“退燒”誤區誤區1:發燒靠“捂”
發燒後,吃點退燒藥,再捂一捂,等汗出來了後就不燒了?
其實,這種捂熱的方法會影響到機體的正常散熱而使體溫越升越高,甚至出現高熱狀態,而寶寶在發熱狀態下,本身機體代謝就會變得亢進,耗氧量也會相對增加,如果又再加上捂得太嚴實,容易因缺氧而造成機體多器官、多系統受累等更嚴重的後果。
誤區2:發燒馬上貼退熱貼
僅僅靠一片水凝膠能夠帶走的熱量非常有限,只是額頭部分降溫,並沒有從發燒的源頭解決問題,對全身降溫無效。
國內外的專業醫療機構和兒科醫生協會都沒有推薦使用。如果一定說有什麼用的話,可能就是給家長一個心理安慰。
溫馨提示
如果寶寶不抗拒,貼一貼也無妨,但別指望一貼,寶寶就會退燒。不過,有少數寶寶面板接觸退熱貼後出現過敏的現象,比如區域性皮疹、紅腫等,那就不要嘗試用了。
誤區三:一燒馬上吃藥
如果寶寶的體溫在38.5℃以下,一般建議還是以物理降溫為主,用溫水在寶寶額部、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血管豐富的地方擦一擦,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溫效果。
而退燒藥一般在寶寶體溫超過38.5℃以上而有其他明顯不舒服的時候使用,目前用於兒童退燒的藥主要為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注意使用劑量,且不可混用。
誤區四:急著給孩子輸液
通常情況下,靜脈輸液時,藥物直接進入寶寶的血液,雖然效果能快一些,但如果引起不良反應,受罪的還是寶寶。
所以,家長切忌干擾醫生用藥,請專業的醫生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去判斷。一般只有嚴重的細菌感染、嚴重的脫水,醫生判斷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情況比較差的時候,才會考慮給寶寶靜脈輸液。
發燒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
發燒只是一個症狀,而不是疾病。導致兒童發燒80%以上是病毒感染,比如:感冒、流感、肺炎、手足口病、秋季輪狀病毒、皰疹性咽峽炎等。
大孩子高燒有時候要考慮川崎病、流行性感染性疾病等。細菌性感染也會導致發燒,比如尿路感染、扁桃體發炎等也會高燒。
發燒會燒壞腦子嗎?並不會。
如前所述,發燒不是病而身體對某些疾病的反應。但是,有一些疾病在初期僅僅表現為發燒,並不會表現出其特徵性症狀、體徵。
等到特異性表現出現已經發燒數日,因此會被人們誤以為這些實質性疾病是“燒出來”,較為常見比如肺炎、腦炎等。
孩子發燒,家長應該怎麼辦1、重點觀察孩子的狀態
不要單純以體溫作為要不要就醫的依據。
如果他吃喝睡照常,醒著的時候精神也很好,即使燒到39度以上,一般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可以給孩子多喝水、物理降溫、或者使用感冒藥等,同時孩子衣服穿的不要太厚,否則熱量散不出去,加重體溫的升高。
相反,體溫只有38.5,但精神狀態不好,不吃奶了,精神萎靡,昏昏沉沉的,建議就醫。
2、發燒處理原則
孩子怎麼舒服怎麼來。如果寶寶不舒服就不要強求物理降溫。
注意室內空氣保持流動,寶寶溫度上升期可能會有寒顫發生,如果手腳冰冷,可以適當保暖;而當寶寶熱的時候,要及時減少衣服,儘快散熱,千萬不能捂著,否則溫度會越來越高,引起危險。
3、安全用藥
超過38.5℃了,在物理降溫的同時給予退燒藥。
推薦給寶寶的安全有效的退熱藥是布洛芬(美林)或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除了口服劑型外,還有栓劑可以選擇。家長用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不要過量用藥。
4、注意補充水分
寶寶發燒最可怕的不是高熱,而是快速大量出汗導致的脫水。發熱會增加寶寶身體對水分的消耗和需要,要保證足夠的液體攝入,6個月以內的寶寶多餵奶,6個月以上的寶寶建議多喝水。但是也不要一味的多喝,適可而止。
必須就醫的情況
1、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發燒38攝氏度。(沒看過醫生之前不能給寶寶用任何藥。)
2、發熱的同時伴有精神狀態差、嘔吐、驚厥、肌束震顫、紅疹、脫水等其他異常表現。
3、連續發燒3天不退。
4、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感到擔憂或不安,不管是否發燒,都應立即送醫生處診治。
總之,我們要知道,孩子發燒只是表象,科學的處理方法才能避免孩子少受罪和過度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