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一則短片,是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去體驗關於 “父母吵架” 的畫面。短短4分鐘,竟然成為了一部恐怖片!看完後,我很震驚。身為父母,有多少人曾擔任過恐怖片的主角?
這一則《吵架的父母》,三四分鐘的動畫,用孩子的視角,描述了一場父母吵架、動手、繼而家暴的場景。
故事的開始,小女兒在媽媽懷裡聽關於怪獸的故事,當她被故事的插畫和情節嚇得瑟瑟發抖時,媽媽還溫柔地安慰她不要害怕。
晚上,爸爸回家了,媽媽讓小女兒睡下,自己下了樓,結果不一會兒傳來了兩人吵架的聲音。
小女孩聽到爭吵聲,悄悄地下樓看了,發現從前溫柔的父母變得凶惡,互相動手責罵;漸漸地父母變成了兩隻怪獸,糾纏扭打在一起,不至對方於死地不罷休……
她嚇得逃回了樓上,沒想到 “怪獸媽媽” 也想要咬她,追到了樓上……最後,小女孩看向一家三口的全家福,變成了一張怪獸們的合影……
一、孩子看到的最恐怖的電影是什麼?父母的情緒失控這是很多家庭真實的寫照,相同的場景經常發生在孩子面前:夫妻爭吵時,夾雜著過激的語言和舉動,這些言行孩子看來就如同怪獸在廝殺。
案例一
曾經,我在出差途中看到過這樣一組家庭: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五六歲的女兒坐飛機,在候機廳,小夫妻不知為何鬧了矛盾,從一開始的小聲抱怨變成了大聲責罵……
他們的女兒就在一旁坐著,我眼看著小女孩的表情從不知所措到死死地盯著爸媽,再到臉憋得通紅,她沒有大聲哭鬧。
我開始為這個孩子感到心疼,想必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場景,她顯得有點過於 “平靜”。
整個爭吵持續了快十分鐘,引來了候機廳裡不少乘客的側目和嫌棄的眼神,孩子開始流眼淚,也不大聲哭。最後,這場插曲以母親拉起正在默默流淚的女兒往洗手間的方向走去告終。
很快周圍恢復了平靜,但我不知道小女孩的內心需要多久才能恢復到之前的安寧。
案例二
去年,陝西7歲男童天天被媽媽暴打的新聞上了熱搜,網路一片譁然。
打孩子都驚動了警方,看來這位媽媽下手真的是狠。用菜刀割孩子的胸口,在醫院縫了30多針!聽著,就讓人感到心痛。
這是親媽嗎?怎麼能下得了如此狠手?天天的額頭、脖子、肚子、小腿上作是傷痕,新傷舊傷疊加在一起,全身竟沒有一處好的地方。
可就算是這樣,天天卻一直都護著媽媽:
“我媽不是故意的,就是不小心拿刀劃了一下。”
“打就打唄,要不然我就沒媽媽了。”
“想媽媽,哪怕被打也想和她在一起。”
孩子的話聽起來讓人心酸,你下狠手打孩子,可孩子卻依舊愛你如初。
據說女人今年只二十多歲,離婚之後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生活不僅艱辛,也沒有人能夠幫上一把,於是心情不好的時候,便會在孩子身上發洩。
可即使是被媽媽打,天天依舊還維護著媽媽。相信多數為人父母的人看過之後,心裡都會為孩子而感到難過。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情緒失控,真的是孩子一生的噩夢。
現在的天天之所以會維護媽媽,那是因為此時的媽媽是他的全部。原本就是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要是一旦媽媽也離開了,那麼他將徹底地成為孤兒。
雖然媽媽打他,罵他,但至少身邊還有人管。孩子的內心,其實是非常的恐懼,他擔心這個打他的媽媽要是不管他了,自己就真的沒人管了。
然而身為孩子的母親,不僅沒有給孩子更多的關愛,相反讓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出氣筒,實在是不該!
二、情緒失控父母養大的孩子容易性格極端人類對傷痛的記憶,本身就比對快樂的記憶要敏感幾十倍。像這種動輒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甚至將孩子捲入大人之間的紛爭,所留下的陰影將伴隨孩子成年後很久甚至終生,成為他們大部分情感傷痛的來源。那麼到底父母的不良情緒,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怎樣的影響呢?那些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壞情緒裡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普遍安全感不足,性格容易走向兩個極端,要麼極度壓抑、討好、自卑、悲觀;要麼極度膨脹,跟父母一樣情緒失控,本能地隨時發洩心中的負能量,很難建立和維護親密關係。
有醫學專家做過統計,生活在父母情緒不穩定狀態下的孩子,智力上往往會低於其他的孩子。
父母情緒失控,影響孩子的不僅僅只是一時,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的甚至一生都難以癒合。
三、情緒失控的母親背後大多有一段糟糕的婚姻在日本,每年發生數萬件兒童相關的慘案,平均每四天就有一起,其中74.5%的凶手竟然是孩子的母親。
到底是什麼,讓女人情緒失控,成為殺害親生孩子的劊子手?
2017年1月,美國發生了一起華裔母親把5歲的女兒活活打死的殘忍事件。
在審訊時,這個媽媽一遍遍強調:
“我需要照顧餐廳的方方面面,我只有兩隻手,沒有四隻手,沒法顧及那麼多。我也不想做出這種事,但有時候就會沒辦法控制自己。”
她說自己快要撐不下去了,可是丈夫沒有搭把手,所以她才在女兒不聽話的時候,徹底崩潰,完全控制不住憤怒,把拳頭揮向了親生女兒。
真正讓媽媽們崩潰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勞累,更是心理上的絕望。
去年9月,一個媽媽在情緒激動下,試圖拉著女兒跳樓自殺。
她歇斯底里地質問丈夫:
你出軌我也原諒你了,已經三個月了,你跟那個女的住在一起,你要錢沒錢,要房沒房,要車沒車,你有什麼我可貪的?
我不指望你給我什麼,我只想你能給我孩子一個完整的家。這樣過分嗎?我只要求這樣過分嗎?
這個世界上,最絕望的事情是什麼?是你無論如何吶喊,對方都沒有迴應,明明活著,卻跟死了一樣。
去年6月,一個媽媽在街頭用腳猛踩2歲的親生女兒,只因為她到處找不到工作,覺得走投無路了,心情糟糕到了極點。
而女兒當時餓得直叫,她就從僅剩的十幾塊錢裡拿出兩塊,給她買了一根路邊的香腸,可是女兒只吃了一口就吐了出來。孩子無意間的舉動,瞬間擊潰了媽媽最後的心理防線,讓她衝動之下,將女兒推倒在地......
這個媽媽說,這兩年,她帶著女兒居無定所,衣食無著,常常露宿街頭,最絕望時,她差點抱著女兒自殺。而孩子的爸爸,每個月只給600元生活費。
情緒失控的母親背後,都有一個涼薄的老公。
許多媽媽,熬過了生孩子的死亡邊緣,卻熬不過產後抑鬱,熬過了產後抑鬱,卻熬不過生活的重擔,和婚姻裡的壓抑與失望。
隨著年歲漸長,壓在女人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工作上不能前進只能被淘汰,回到家裡也沒有一刻閒著;
從孩子出生到上學,所有的事都要她事無鉅細地操心;
既要賺錢養家,又要維護家庭穩定;
丈夫的背後還有婆婆的諸多挑剔......
她犧牲了自己,付出了一切,帶領著整個家庭勇往直前,生活對她來說,不是一天天地過,而是一日日地熬。
可又有誰憐憫過她呢?
老公累了,跟兄弟出去喝杯酒;老公生氣了,藉口加班不回家;老公孤獨了,坐在車裡抽根菸......而她,不能喊累,否則,會被貼上“怨婦”的標籤,更何況,她也沒時間抱怨......
沒有哪個女人想以猙獰地姿態示人,可當了媽的女人,無處可逃,心酸卻沒有依靠,委屈卻沒人理解,所有的苦要自己扛,所有的淚要自己擦,心中的怨氣日積月累,在體內形成了一股戾氣,常常就爆發在孩子惹怒她的那一刻。
生活的磨難,不幸的婚姻壓得女人無法喘息,也帶走了女人的好脾氣。
我們看到的所有情緒失控的媽媽,都是對生活失去希望,卻不得不向婚姻無奈妥協的女人。
四、母親的情緒藏著孩子的未來當女人一味壓抑自己的情緒,卻不知道情緒壓抑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
而一個母親的情緒失控帶給孩子的傷害,跟肢體的暴力,造成的傷害是一樣的:
被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媽媽撫養長大,孩子所有的自信、愉悅都被粗暴對待,每天承受驚恐、壓抑和絕望,最後慢慢凋零。
國外做過一個實驗,研究母親的情緒和孩子情緒的關係。
實驗剛開始,母親對孩子笑臉以對,孩子也很開心。
當母親板著臉時,孩子開始意識到不對勁了。
當孩子試圖用自己的行為喚回母親的笑臉,而母親依舊板著臉時,孩子有些無措。
最後,孩子開始嚎啕大哭。
母親的情緒,是一個家的風水,藏著孩子的未來。
一個不開心的媽媽,也養不出一個開心的孩子。當媽媽總是朝孩子吐苦水,孩子也回變得悲觀消極。
一個喜怒無常的媽媽,也養不出情緒穩定的孩子。當媽媽一會對孩子讚賞有加,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愛,一會對孩子大聲呵斥,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討厭,孩子長大後戒備心重,變得極難親近。
即便孩子成年後能理解父母,但那些傷害,只能被原諒,而不會被遺忘。
五、父親的責任就是照顧母親的情緒主持人馬丁演講過一篇文章《男人的責任》,提到了他太太情緒失控的事情。
他太太在坐月子的那段時間裡,突然從知書達理的賢妻變成了蠻不講理的潑婦,有一次,甚至因為生氣,直接把魚湯扣在了電腦上。
這讓馬丁很受不了,兩個人一度鬧到要離婚的地步,後來妻子跟馬丁說:“你陪我坐一天月子,我幹什麼你就幹什麼,就一天就行!”
於是,馬丁開啟了跟著妻子“坐月子”的一天:
晚上老婆起來餵奶,馬丁就陪著,喂完以後再一起睡覺,睡了不到一個小時孩子又哭了,馬丁繼續陪著太太起來喂;
喂完了還得換尿布,如果孩子哭了就得抱起來來回哄......
這麼一圈下來40分鐘過去了,然後再去睡覺,沒過一會繼續起來餵奶,開始新的輪迴......
不到一天,馬丁就崩潰了。
很多媽媽都被丈夫抱怨脾氣大,其實女人不是脾氣大,而是太累了,身邊的人卻不理解,不幫忙,讓她的苦,有口說不出。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的第一所學校,校長就是父親,母親是學校裡的班主任,校長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照顧好班主任的情緒。
顏妍的朋友曾提到一個故事:
一位爸爸向美國著名的腦神經科學家梅迪納教授請教:“教授,你告訴我,我怎樣才能幫兒子考上哈佛大學?”
教授回答:“從現在開始,你回家好好疼愛你的老婆。”
“為什麼呢?”
“在美國,對學業成就的最佳預測指標,就是家庭情緒的穩定性。家庭情緒穩定性,大部分可被妻子的情緒所預測。”
妻子的情緒,決定家庭的溫度。妻子的情緒平和,家庭的氛圍就好,孩子能安心學習,成績也就越好。
而想要妻子情緒穩定的最好辦法,就是寵愛她,讓她心安。
六、請爸爸們每天至少抽15分鐘陪孩子
母親的情緒,是一個家的風水,藏著孩子的未來。照顧母親的情緒,也是父親的責任。
如果父親可以每天全身心陪伴孩子至少15分鐘,那你的孩子進步不會讓你失望的。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
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
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一個人和母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的是否勇敢自信,未來的事業是否有成就。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
高品質的陪伴要每天專注地陪伴孩子至少15分鐘!
也就是在陪伴孩子的當時,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想著工作,沒有想著壓力。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讀書講故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遊戲或打球;
可以是一起聽一段音樂;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灘上聽海浪的聲音,講解大自然的知識;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觀察小動物、小花兒、小草樹木;
可以是不加評判、沒有指責、沒有輕視、沒有打擊、沒有打斷,只是很單純、很欣賞、很專注、很幸福地、靜靜聆地聽孩子訴說。
在聆聽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後呢?還有呢?接下來呢?等迴應。
在陪伴的過程中,儘可能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
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裡,擁抱孩子等等。方法還有很多,而最關鍵的就是:在那個片刻,為人父母的你是否全身心同在。
許多中國的父親都認為帶孩子是媽媽的事,自己就是心情好的時候玩一玩,對一些孩子喜好細節根本不知,遇上孩子撒潑耍賴更是無所適從,只有媽媽來收拾殘局。
孩子由母親帶的太多弊端是,軟弱,缺乏自信和探索欲,以及處理問題的理智,這是由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所致。
所以,父親們,也許你事業有成,但事業的成功彌補不了教育的失敗。
行動起來!放下你的手機,離開你的電腦遊戲和酒桌飯局,好好陪陪孩子運動、遊戲、聽她訴說,為他用心做次飯並看他開心吃飯的樣子!
你會發現,他的崇拜和快樂是母親無法帶給的。你是孩子離不開的人,這是每個父親驕傲和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