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最近全國的中小學校延期開學,紛紛開啟網路直播授課的模式。老師們也紛紛變身成為主播,畫面感十足。而對於孩子來說,除了在家網上上課,也未必會更加輕鬆,因為除了一樣不少的課程進度與作業外,還有更長的時間是面對家長的。這樣一來,被指責捱罵的可能就會大大提高,甚至在飯桌上都不能“倖免”。對此,有專家表示:千萬不要在飯桌上罵孩子,因為後果很嚴重!
飯桌上捱罵會生病?真的,聰明媽媽從不這樣做
這是真的,因為在吃飯的時候,如果指責孩子或者討論考試分數等,會讓孩子極度的緊張焦慮,導致胃腸功能的紊亂,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用科學來解釋就是:在壓力狀態下,孩子體內的皮質醇(也叫壓力激素)含量會升高,是體內的應激系統促使大腦和身體分泌的結果。美國兒童發展科學委員會(NSCDC)認為,幼年時期長期焦慮、體內的壓力激素高的孩子,未來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社會能力較低、情緒管控能力差等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如果這種情況長期持續,會容易讓孩子形成慣性,一到吃飯時間就緊張,嚴重時還可能產生厭食症。這對於正處於生長髮育關鍵時期的孩子來說,可謂影響巨大,很可能會導致其個子矮,成績下降、缺乏自信等。
父母本是孩子溫馨的港灣,請多給孩子一些理解、包容,請注意自己教育的方式,千萬不要再在吃飯的時候凶孩子了。畢竟,他是你親生的。
當然,除了在飯桌上不去討論孩子成績、分數後者指責孩子外,也儘可能的少說以下5類話:催飯:“快吃啊,飯菜都涼了”,貼標籤:“你是個挑食的孩子”,條件交換:“吃完飯就能吃糖果”,有意或無意的暗示:“爸爸/媽媽不喜歡吃這個”,幫孩子做決定:“你不會喜歡這種食物的”。正確的態度是,沒有主觀色彩地介紹各種食物的營養,讓孩子自己選擇,然後一家人安安靜靜的吃完一頓團圓飯。
最後,再分享幾個愛子七不責,你能做到幾個呢?對眾不責、悔愧不責、暮夜不責、飲食不責、歡慶不責、悲憂不責、疾病不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