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數:約1700
閱讀時長:約5分鐘
一個人是否具有很強的意志力和毅力往往決定了這個人是否能成功。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經常會出現焦慮、失落、煩躁的情緒,這些情緒其實多多少少都和堅持這一品質有關。
因為感覺堅持不下去,我們煩躁;因為無法堅持就無法完成任務,我們焦慮;因為覺得自己最終會失敗,我們失落。
堅持是可貴的品質,成年人擁有這一品質,就能擺脫很多負面情緒,為自己的事業添磚加瓦。而孩子擁有這一品質,則會為他們的學習成績助力不少,為他們的美好未來鋪下基石。
但家長也能發現,現在的孩子大多缺少自制力,做事不懂得堅持,常常將“放棄”這兩個字掛在嘴邊,這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一、孩子做事不懂堅持的原因1. 好奇心強烈
孩子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會隨著自我意識的出現而愈發突出。於是當他們發現有趣的東西或者從未接觸過的地方時,都會想要去嘗試探索一下。、
這種強烈的好奇心就使孩子們很難堅持做完一件事,因為外部環境很容易影響到他們的狀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2. 在做不感興趣的事
很多孩子之所以做某事,都是出於父母的堅持。例如,這個孩子顯然喜歡唱歌,但他媽媽堅持讓他學書法。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通常很難堅持下去,因為他們是被動的,在外界的驅使和壓力下去做事。當一個人對要做的事情絲毫不感興趣時,也就很難堅持下去,很容易半途而廢。
3. 害怕失敗
對於孩子來說,當他們有了一定的判斷自己行為的能力時,輸贏的慾望就會變得非常強烈。孩子們之所以選擇中途放棄,就是因為他們太過於重視結果。孩子們對失敗的恐懼使他們在遇到一些小挫折時選擇“放棄”,這也是逃避失敗的常見行為。
二、孩子不懂堅持有哪些危害?1. 學習能力低
不懂堅持的孩子在遇到學習上的問題時,可能會嘗試一遍兩遍,如果嘗試過後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那麼他們就會選擇放棄。知識是累積而成的,問題也是。
當孩子存在太多的學習問題時,他們就聽不懂老師上課在講什麼,也無法完成課後作業。這會直接導致孩子學習能力下降,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2. 做事拖延
拖延會使人在短時間內忘記困難,但隨後又會使人付出更多的代價。許多不願意堅持的孩子,就很容易沉溺於這種暫時的快樂中而錯失很好的機會。
孩子的意志力和專注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一旦被拖延症拖住了後腳跟,孩子就會變得懶散,逐漸失去意志力,變成社會的“不可回收垃圾”。
3. 過於依賴父母
當孩子堅持不下去做某件事時,他們就會尋求父母的幫助,讓父母為自己創造一些捷徑。這種方式在小事上或許行得通,但隨著孩子長大,到了需要步入社會的年紀,他們還是無法獨自去完成一件事,那麼這樣的孩子有可能就會變成我們口中常說的“媽寶”或“啃老族”。
三、家長學會3個大招,讓孩子越來越有自制力1. 合理制定目標
培養自制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一開始就把目標定得太高太遠,脫離了孩子的水平範圍。那麼在追逐目標的過程當中,他們會因為各種心理原因而放棄。
因此,家長們有必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做出合理的規劃。先給孩子設立一個小目標,再運用“登門檻效應”讓他們慢慢提升自己,這樣就能消除孩子的抗拒心理,讓他們堅持下來。
2. 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
當一個孩子得到鼓勵或表揚時,他們的大腦會釋放一種叫做內啡肽的快樂荷爾蒙,這會增加孩子對勝利的渴望,從而導致持續性行為。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們更多積極的鼓勵,讓他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3. 學會拒絕孩子
“爸爸媽媽,我真的做不到,我不想再學了。”面對困難,出於逃避的慣性,孩子們總是會在第一時間選擇放棄,然後向家長們示弱。在這個時候,一些家長抵擋不住孩子的哀求,會放縱孩子,答應讓他們獲得“自由”。
家長們沒有意識到,這種自以為是的保護,反而會傷害孩子,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如果我們總是放縱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形成思維慣性,一遇到困難就會選擇放棄,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一個總是錯失機會的人,會變得碌碌無為。
因此,在必要時,我們一定要“逼”孩子一把,堅定的拒絕孩子“想要放棄”的請求。
結語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