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一年春節,一家老小要外出時,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非要再打完一局遊戲,當她媽媽硬拉著她出門,並數落她:“上有老下有小,你算老幾啊,非得聽你的……”

這個孩子說:“你生了幾個?你說我算老幾?”

她媽媽當時被懟得又沒話說、又沒面子,直接甩了孩子一個耳光,整個場面尷尬極了。

春節裡,走親訪友的聚會上是個照妖鏡,孩子日常的種種教養問題,總是在眾人面前放大得一覽無餘。

但與此同時,春節裡的聚會也是特別好的訓練時刻,因為現在的孩子多數成長在三四個人的核心家庭,很少真正生活在大家庭裡,對自己的地位往往會有過高的認知。而聚會中,正是訓練孩子講禮貌、有教養的好時機。

餓一會兒——自控力訓練

春節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間不像家裡那麼準時。加上做飯時一個一個地菜擺上來,許多孩子就堅持不住,鬧著要先吃起來。

有些家長怕餓著孩子,會先給孩子開個“小飯桌”,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這樣做會讓孩子以為,他在家庭中是有特權的,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

就像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的:餓一會兒,沒有問題。

告訴孩子,“餓著是挺難受的,但是這個時候要一家人一起吃飯,這是吃飯的禮貌和規則,所以你必須要等一會兒。”

孩子聞著滿桌飯菜的香味,但是必須遵守“吃飯的規則”,像不像“棉花糖實驗”?

棉花糖實驗:工作人員擺了一盤棉花糖在小朋友面前,並承諾他們,如果在工作人員回來之前能夠堅持不吃棉花糖,就可以得到一個禮物。

多年之後對這些孩子的跟蹤調查發現,那些小時候堅持住沒有吃棉花糖的孩子,在成人後學歷、收入都更高。

用不著國外的種種訓練方法,讓孩子遵守一家人一起吃飯、讓老人先動筷子的規則,就是最好的自控力訓練。

少吃點——你沒那麼重要

有一次跟老人一起吃飯,兒子愛上了那盤“鵝肝”,一轉眼大半盤已經下肚……我趕緊阻止他再吃,告訴他不準吃獨食,要考慮到別人。

儘管長輩們都表示讓孩子吃,兒子也委屈得紅了眼圈,但我非常堅持。從那以後,兒子再吃飯的時候就知道要考慮到別人,而不是隻想著自己。

在核心家庭裡,孩子們其實很少有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因為作為家長,很少真的會跟孩子“搶吃的”。所以,對他們來說,一切似乎理所當然是自己的,用不著考慮別人。

到了一家聚會的時候,孩子會有個落差,而這樣的落差和經驗,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這讓他們能夠擺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瞭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懂得尊重、分享、謙讓,而這些,都是他們在小家庭裡很難學會的。

所以,在聚會之前,就可以跟孩子說好,讓他了解相關的吃飯禮儀,這樣還可以避免像之前我在飯桌上說孩子導致的尷尬。

聽著點——放下手機

長輩們聊天,孩子們玩手機。

在親友聚會中,許多孩子成了低頭族,長輩們聊長輩的,他們玩自己的。

本來,難得假期,讓孩子們玩一玩也沒什麼,但是一家團聚的時候,我還是建議給孩子定好時間限制。這不僅僅是考慮到他們的視力問題,更重要的是別讓孩子失去這些重要的觀察時機。

人與人之間如何面對面的表達和交流,談什麼話題、用什麼語氣,怎樣化解尷尬,這些能力都是孩子們需要學習的重要的社會性知識。

社會的交往能力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會學習、不會交際的孩子是書呆子,即使大學畢業,也難有好的發展。但社會交往的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能夠從書本上學到的,而是透過觀察和實踐學到的。

如果在成年人交流感情、侃侃而談時,孩子卻只是盯著手機,他們就失去了最好的觀察、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所以,在成年人圍坐交流的時候,要儘可能地讓孩子傾聽、參與,這對他們的交往能力至關重要。

家庭教育的特點,就是滲透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看上去都是些小事兒,但對孩子的成長卻至關重要。

2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你可能誤會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