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老婆喂完奶之後在床上看手機,可能看得的是一些育兒心得。
然後一聲吼,把我叫到床邊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育兒心得辯論。
搞笑的是我們兩的孩子才出生三個月,完全是新手一對,
最後,我以碾壓式獲勝~~
Play1議題:該不該以物質(玩具)的方式進行獎勵?
正方:老公 支援以物質的方式進行獎勵。
反方:老婆 不支援以物質的方式進行獎勵。
老婆:學習成績考100分、參與家庭勞作等都是份內的事,應該是由孩子的內動力進行驅動,而不是由外部獎勵來刺激,這樣會有點本末倒置,引導孩子物質化,之後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為了物質的獎勵,忽視事情本身的意義,故不應該以物質用於獎勵。
老公:你為什麼工作? 老婆:賺錢養家
老公:如果能回到在高考前,你會努力學習爭取考入清華北大麼? 老婆:會
老公:你為什麼要想考上清華北大? 老婆:可以得到更好的工作與生活
老公:那30歲的好工作與6歲的玩具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麼?都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幸福。
老婆已被問懵~~~
老公總結陳述:在你三十歲的時候,工作是為了賺錢、在你十八歲的時候,想考上好學校是為了以後得到更好的工作與生活,那麼在你八歲的時候,也許考一百分就是為了得到自己喜愛的玩具。
雖然網上很多育兒觀點都說不應該用物質來獎勵小孩的正確行為,這樣會降低孩子對於事物的內驅力,不能讓她真正愛上如學習和讀書,應該用表揚、讚美或親子游等方式來作為獎勵,或是自身體驗到做了正確事情所獲得的成就感,但讓孩子自身明白和加強這樣的成就感也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像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思想覺悟也不高,時間物質都不豐富的家庭,用一些小玩具作為獎勵比那些虛的,精神上的獎勵更容易把握。
不同的年齡段需求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總是以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小孩子的對錯。
你不要老是想著以聖人標準來衡量生活中的事情,學習就能在學習當中獲得學習樂趣,勞作當中感受家庭溫馨與責任。我們都是普通人,簡單一點,功利一些,其實挺好。
那種不為獎勵,能感受學習樂趣的孩子肯定不是我家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育兒沒有什麼標準對錯,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性,可以吸取其他人的心得經驗,但也要結合自身資源和條件,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老婆:初心是什麼?
老公:尊重與愛以及安全。
就是給予她安全與愛的成長環境,尊重她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獨立個體。
老婆:那具體怎麼做呢?
老公:耐心聽他把話說完,不要打斷,理解他的意思,不明白的可以向他提問,溝通時請蹲下來。
他的問題,用科學來解釋,不懂就不懂。
不要恐嚇,比如常聽到的不聽話,就叫警察叔叔來把你抓走。
不要強逼著他做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鼓勵他勇敢,不強制,幫他分析有可能的結果,讓他自己做決定。
答應他的事,一定做到。
有獎勵,也有處罰,
鼓勵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儘可能學會一門防身技能
帶他出去玩,吃好吃的,玩好玩的,與不同的人與自然接觸。
給他一個有愛的家,愛他,更愛他的媽媽。
相信科學和法律,能辯解及保護自己,不敬鬼神。
批評的時候,針對行為,不針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