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我文的小夥伴都知道,我其實是一個相當不追熱點的博主了(也可能是技能點不太夠,經常追不上…)所以我的選題經常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這不快過年了,帶著孩子走親訪友還是少不了的。孩子見的世面多了,問題也會更多。
“媽媽,為什麼哥哥家有那麼多玩具?”
“媽媽,為什麼妹妹家的房子那麼大?”
“媽媽,阿姨的車坐著好舒服呀……”
面對這一系列的靈魂拷問,讓我不禁想起最近《奇葩說》的一期節目: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都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既然作為社會動物,比較在所難免,那帶來的傷害,怎麼破?
已經看過這期節目的小夥伴可以直接往下劃幾屏,咱先簡單回顧下雙方辯手的觀點。
正方選手覺得“不富裕”這事得告訴,因為孩子知道家裡不富裕以後,連闖禍都會挑便宜的闖。他們的腦子裡會時時刻刻盤算著價效比,這樣一來,的確為父母省了不少事。
以及,當孩子想買一些東西,而家長不想花錢的時候,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因為他們成功地轉移了矛盾。
而反方覺得,不要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是因為我們在說這句話的大多數情況,並不是理性地和孩子探討客觀問題,而是把自己的負能量,對生活的無力感肆意地宣洩在孩子身上。
踩鈴舉了個東北孩子相當有同感的例子:“買鞋買鞋,你看你爸掙那點錢夠買什麼鞋的,你看我像不像鞋!”
當孩子聽到這話的時候是什麼感受?我只是想買雙鞋,你怎麼連我爹都問候了……
在我看來,要不要告訴孩子“不富裕”這件事,主要看為什麼要告訴,以及怎麼告訴。如果非要在正反方兩個觀點中選擇一個的話,我選擇:不告訴。
咱先聊聊通常家長們為什麼想要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這件事。
首先,這種對話十有八九會出現在一次失敗的購物之後。孩子想要一件比較貴的東西,而家長不想買or買不起。不管孩子是小嘴一癟依依不捨,還是眼淚汪汪撒潑打滾,最後都會被一句沒有閒錢而終結話題。
這裡面又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買的起但是不想買,家長告訴孩子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理性消費,剋制慾望,並帶有一絲管教的意味。
第二種情況是的確買不起,或者說買了就會嚴重地影響正常生活開支。這種情況下,父母們無奈中多半會夾雜著一些愧疚。
還有一種型別,通常出現在期末考試出成績以後。面對慘淡的成績,輔導疲乏的家長也實在不知道該說點什麼了,只能搬出來這句話。“咱家不富裕,你可得好好學習啊……”好好學習在不富裕的家庭中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父母能夠提供的備選方案少之又少,這是他們能夠翻身的唯一途徑。
但我覺得,不管是希望孩子理性消費,還是希望他們好好學習,都請不要鋪墊上“家裡不富裕”的字首。因為能夠達到這兩個目的的方法有很多,而選擇告訴孩子這個和錢相關的理由,我們很難達到想要的結果。
你跟孩子說,因為我們家裡不富裕,所以你要好好學習。那麼如果有錢的話,就不需要好好學習了嗎?因為家裡不富裕,所以要節省著花,所以等我有錢了就可以肆意揮霍??
父母發射給孩子的訊號,等他們接收到的時候一定會有偏差。這句話聽到孩子心裡,就變成了一個黑匣子,你不知道這條資訊被髮酵成什麼樣子,只有等到出事的那一天才真相大白。
你以為孩子瞭解到家庭經濟狀況之後,在買玩具的時候會更加懂得剋制,但你可能不知道,孩子們剋制的除了買玩具的慾望,還有翻越山和大海的勇氣。當他在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可能首要考慮的不是我喜歡、我擅長,而是它掙錢。
本身“不富裕”就是一種價值判斷,只要你可支配的財富滿足不了當下的慾望,都叫做不富裕。這不是一個客觀的評價標準,但是因為說出這句話的情境,很容易讓孩子處於一種低自尊的狀態——我不值得擁有更好的。
最可怕的是,這劑慢性毒藥會極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模式。一個真正的窮人,和一個身無分文的巴菲特,雖然他們兜裡都沒有一毛錢,但是他們是截然不同的,最大的區別就是思維方式。
思維的固化是一件極其可怕的事情,認為自己是貧窮的,直接會影響很多決策,並不僅僅是消費層面。因為只會在自己認為安全的範圍內做選擇,其實那些被一早就排除在外的選項並沒有想象中的高風險。
那些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的家長,同時也會告訴孩子錢要省著點花,但卻鮮有父母帶著孩子一起想一想,如果你真的想要這件東西,我們怎麼樣一起賺錢然後擁有它。
一種父母告訴孩子,你想要這個,只能舍掉那個;
另一種父母告訴孩子,除了舍掉,還能創造。
富裕不代表就一定會鋪張浪費,他們更加懂得如何把錢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上,以獲取更加長期的回報。而那些被長期灌輸“不富裕”觀點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又或者在成年之時開始報復性消費。
有一段時間,“創業”似乎成為了改變命運的直梯,很多人一夜間就像被洗腦了一樣奮不顧身地投入其中。但是請大家看一看不管是新聞裡還是你身邊,那些創業成功的人,有多少是從寒門中走出的貴子,又有多少是從小就衣食無憂,從父母那裡獲得了充足支援的人。
我們不排除個別案例,即使是打壓式教育也有可能培養出人才,可我們看的是機率。
所以,請不要試圖用“家裡不富裕”這個字首去解決它不該解決的問題。
至於那些真的資金不是很充裕,又擔心孩子自卑的家長們,其實大可不必。生活中很多東西都需要錢這是事實,但是除了錢,我們還有更多的東西可以留給孩子。
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首要的一點就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而和生活相處,首先就是要接受生活的現狀,樂在其中不代表一定會拒絕發展。
如果一定要比較,那就請“多方位比較”。和孩子玩一玩“我有你沒有”的遊戲,讓孩子知道生活中不只有錢和物質的滿足。
“沒有的時候不恐懼,有的時候不揮霍。”我想這應該是給孩子最好的財富價值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