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家長給我發來微信說:我們家實施的是詐屍式育兒。他爸爸因為工作關係經常不在家,回家就各種瞎指揮,坐等驗收育兒成果。他站著說話不腰疼,對我各種指責埋怨,好像我是後媽,他是親爹······有時候實在看不下去,教育孩子幾句,他就在旁邊數落:“孩子哪裡得罪了你,你要和他過不去······”我為孩子好,在他那裡變成了滿腔仇恨 ,簡直是“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孩子的“底細”只有我最清楚,但很多事情也是無能為力。父母不能同向發力,互相掣肘,孩子無所適從。“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也許孩子有一天會明白,也許永遠都無法理解。作為母親,我很焦慮,甚至悲觀,我知道,這種情緒也影響到了孩子,但我真的很無奈。
這是一個很用心,對孩子充滿期待的母親。我告訴她:其實父母性格互補,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家庭相處模式。只是孩子特別聰明、敏感,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他彷彿是雙面膠,夾在你們中間有點無所適從。他覺得媽媽辛苦,勞累,悉心培養他,但悲觀的情緒讓他覺得壓抑、自責。爸爸工作忙碌,離家遠,沒時間管家,他和爸爸缺乏深層次的交流,父子之間無法建立信賴與理解。只要關係到他的學習,家裡就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個家庭的教育必須統一,哪一種教育模式更適合自己的孩子,另一方要學會退出。他爸爸太溺愛,你又過於苛責。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需要孩子有很強的適應性。脆弱一點的,就會慢慢失去生命力。你要和他爸爸平心靜氣地交流溝通,因為你們對孩子愛的出發點是一致的。你要多給孩子一些自主權,讓他學會獨立,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大人之間的抱怨和矛盾儘量避開孩子。其實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你絕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才華橫溢,事業成功,自然對兒子的要求就高。畢竟他才11歲,要達到我們的要求確實有點難。其實我也有點完美主義,但經歷了很多以後,我告訴自己:他們是孩子,是孩子,不急,慢慢地,花會開,樹在長。讓我們時刻懷著愛,懷著期盼,看春花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