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昨天午休跟同事閒聊,說起現在孩子學習有多方便,多幸福,繪本成山,點讀筆、早教機、線上課應有盡有。

想起自己小時候,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爺爺拿著小木棍兒在地上一撇一捺寫出“人”字教我讀。

有時還會指著大街上的各種牌子問:

“這是啥?這是啥?這是啥?啥?啥......”

那麼問題來了,寶寶正處於語言發育期,點讀筆、早教機可以代替父母?

畢竟現在的父母,每天都忙忙碌碌,為生活奔波著。

我想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路易斯·布魯姆(Lois Bloom)在《語言發展與情感表達》中的研究提到:

語言是內容、形式和使用的相互融合。

語言發育中,投入和努力之間相互作用模型

寶寶最初學習語言,是因為他們想努力和其他人交流,分享他們的感受和想法。

這時候只借助點讀筆、早教機的形式內容,並不能滿足寶寶想要和周圍人交流感受和想法的使用需求。

01

點讀筆、早教機不是萬能的,給不了孩子需要的互動交流。

溝通強調“相互”,講究你來我往多個回合,口、腦、眼、協同表達,但早教機多數是隻有一來一往,互動相對簡單。

親子教育的重點,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

孩子可以看到家長的表情、學習家長的動作、感受家長的情緒等等;

家長也需要在親子互動中進一步瞭解自己的孩子,在瞭解的基礎上,做一些能促進他大運動、認知等能力發展的互動。

這是點讀筆、早教機或再多的玩具也無法做到的。

親子關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態度,孩子的心是肉長的,他們能感受到你對他是無視還是關心。

所以才會在你看手機時故意胡鬧;才會在你處理工作時跟工作爭寵;才會在你不迴應時崩潰大哭。

孩子又不傻,相比機器和自己對話,他們更希望更喜歡活生生、有血有肉和自己一樣的人,和自己對話,尤其是自己最親近的人。

也許你會說,“不是啊,我家孩子喜歡手機喜歡動畫啊,看起來著迷的我叫都不答應。”

是啊,孩子很喜歡,那是他們沒得選,已經習慣了配合家長的安排,擺出一副乖巧的姿態,因此偶爾還能獲得稱讚。

當初沒有辦法把孩子推給手機的,是我們;現在,希望孩子把精力從手機上移開的,也是我們。

父母總是糾結的,但又何嘗不是無奈的。所以呢,有時候我們也不用過度自責,因為我相信,每個父母都知道“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

02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咿呀學語的那段時間,你真的打算把這珍貴的機會,拱手讓與育兒工具嗎?

如果在養育過程中,家長很少用語言和孩子交流,或者過度依賴早教機等產品來陪伴孩子,

都可能會讓孩子,因為在生活中獲得的有效語言輸入較少,導致即使到了適齡年紀,也不喜歡開口說話的情況出現。

這裡插一句,語言發育和身高體重增長一樣,都有特定規律,美國兒科學會給出過相關參照(如下表):

家長可據此初步判斷一下,自家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如何。

當然,除了大規律,孩子也有自己的個體發育特性,所以若實際情況和參考資料略有不同,也並不表示一定有問題。

但如果差異很大,比如1歲多了還完全不能開口,或者2歲了依然只能說簡單的單音節字等等,就該引起重視,最好進行必要的檢查,排除疾病原因。

那麼,還能給孩子買早教機嗎?

當然,早教機、點讀筆還是可以用,它們不是父母的替代品,只是輔助父母更好育兒、陪娃成長的工具是父母的好幫手。

參考資料: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Lois Bloom Pediatrics November 1998, 102 (Supplement E1) 1272-1277; 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

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破壞力極強,讓人防不勝防,父母無奈:你是“散財童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