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今天分享門診真實故事

首先,媽媽們,你們知道卵巢功能的興衰特點嗎?

女性一生可根據卵巢功能的興衰特點分為5個階段,即新生兒期、兒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寶寶雖然小,但她和大人一樣,任何器官都可能發生疾病。

小兒婦科是啥?小寶寶也會得“婦科病”?

小兒婦科,是指新生兒到18歲這段時期,圍繞女孩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性生理改變及疾病而形成的相對獨立的一門學科。也就是說,0至18歲的小女生,如果生殖器官或是乳房出現問題,都要找小兒婦科醫生及時就診,對症治療。

小兒婦科疾病“排行榜”

1、外陰陰道炎

2、陰道異物

3、性早熟

4、處女膜閉鎖

5、外生殖器出血

在門診中,很多媽媽都表示很不解甚至感到委屈,明明自己天天給寶寶洗屁屁,為什麼孩子還是生病了?

劉主任表示,這都是因為媽媽沒有清潔到位,“從來沒有清洗過裡面”。

媽媽們清洗時僅用水衝或者撩水洗是洗不乾淨的,一定要把分泌物清洗乾淨,每次只清洗外面,外面看著是很正常,但是翻開發現裡面不僅堆積了很多汙垢,而且還會充血,幼年女性患外陰陰道炎的病人較多,青春期後外陰及陰道炎的發病率降低,這與女童的外陰陰道解剖及生理特點有關。

這4個致病高危因素你家有嗎?

1、區域性衛生不佳:每天不清洗外陰,或擦大便方法不正確,由後向前擦糞便習慣,穿開襠褲隨地坐臥、汙染或直接接觸汙物引起。或由於患外陰陰道炎的大人如母親、保育員直接傳染;或透過汙染的衣褲、浴盆、毛巾等用具傳播。或在公共的浴缸洗澡、泡溫泉、游泳時感染。

2、蟯蟲:由腸道蟯蟲透過糞便傳入陰道,或糞便處理不當,透過嬰兒木器或保教人員的手、衣服、玩具等將蟯蟲卵汙染幼女外陰而引起炎症。

3、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兒童的手指可將鼻、咽部感染性物質帶入陰道,汙染的糞便、感染的尿液流入陰道,都可以引起外陰陰道炎的發生。這些患兒在外陰陰道炎發生前多有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尿道感染的病史。在秋冬季感冒高發期,因為上呼吸道感染而引發患病的患兒明顯增多。

4、身體肥胖、穿緊身內褲、小嬰兒長時間帶尿不溼等。

這些異常表現,媽媽一定要注意!

1、外陰及陰道口有膿性分泌物,(或內褲上有黃色分泌物),分泌物的量多少不等,急性期會有外陰及陰道粘膜的充血甚至滲血,有少量血性分泌物。較大的幼兒會訴說外陰痛、癢等不適,並經常用手撫摸或搔抓外陰,嬰兒則哭鬧不安。

2、較多的膿性分泌物浸漬可使面板破潰,重則形成表淺的潰瘍,有時在急性期被父母疏忽,至急性期後造成小陰唇粘連。

媽媽每天給寶寶洗完屁屁以後都應該看一下寶寶的屁屁有沒有異常,如果寶寶突然喜歡摳撓私處,甚至煩躁哭鬧,家長一定要當心,這可能是寶寶患上了外陰陰道炎或者陰道有異物,正常情況下,8歲前的幼女性腺還沒有啟動發育,因此不應該有任何分泌物。所以,家長一旦發現8歲以前的孩子內褲上出現分泌物一定要及時就診。

如何預防“小兒婦科疾病”?

1、以預防為主要原則,毛巾、衣被及洗涮用具需專人專用,避免交叉感染。

2、重視對孩子進行衛生教育,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大便後要從前向後擦,不要隨地坐臥。

3、保持外陰清潔、乾燥。每天清洗外陰,嬰兒勤換尿布,幼兒不穿開襠褲。

4、增強體質,預防呼吸道感染。

女寶寶私處護理3大誤區千萬別踩!

錯誤觀念1:小寶寶不用洗屁屁

正確做法:小寶寶生殖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面板又特別嬌嫩,所以外陰和陰道部位的抵抗力比成人差;加之外陰褶皺多,尿液和糞漬等汙物如果沒有擦洗乾淨,就容易導致炎症,長期慢性炎症則會導致粘連,所以,女寶寶從出生第一天開始就要洗屁屁。

錯誤觀念2:洗屁屁用水沖沖就可以了

正確做法:不要過度洗,但一定要洗到位!

1.用溫開水清洗,不推薦用肥皂水或洗液。

2.清洗方法:僅用水衝或者撩水洗是洗不乾淨的,一定要把分泌物清洗乾淨。如果是小寶寶,家長可以讓小寶寶躺在床上,雙腿彎曲呈外八字,用柔軟的毛巾、紗布給女寶寶清洗,手法要輕柔,要把分泌物清洗乾淨。如果從來沒有清潔過,發現分泌物很多,可以用乾淨的棉籤棒沾一些橄欖油輕柔地、一點點地往下剮蹭汙垢。

錯誤觀念3:寶寶穿開襠褲把尿方便,比穿紙尿褲透氣、省錢

正確做法:不穿開襠褲,勤換紙尿褲!公共、戶外場合細菌較多,寶寶穿著開襠褲坐爬玩耍,隨便一坐一蹭就粘上了汙穢和細菌,很容易感染疾病!另外,私處暴露不利於保護寶寶的隱私,也很容易激起寶寶好奇心,在劉主任看診時,發現有很多將異物放進私處的寶寶都有穿開襠褲的習慣。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產假結束了雙方父母都不願帶,怕自己帶娃被老公嫌棄,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