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日常生活中,媽媽們是不是經常經歷這樣的場景:

場景一:

帶孩子去商場逛,孩子看見你一樣玩具要求媽媽買,但是媽媽對孩子說,家裡已經有很多了,我們下次再買,孩子苦苦哀求說就買最後一次,媽媽我最喜歡這件玩具了,於是你軟下心來,又幫孩子買了這件玩具。

場景二:

你今天乖乖吃藥我就然你看奧特曼的動畫片!孩子苦苦哀求說,我還要愛莎公主的棒棒糖,家長看到孩子不忍心拒絕:"好好好,只要你乖乖吃藥,媽媽什麼都幫你買"。

發現沒有,問題不在於孩子喜不喜歡那件玩具,也不是孩子吃不吃藥,而是在於孩子慢慢學會了和家長討價還價,他們越來越知道家長的軟肋在哪裡,因此會更加變本加厲的"欺負"家長,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先談好條件,反正一定要為自己爭取點什麼東西才會開心。

而作為家長,即使有再好的脾氣和耐心,也會在和孩子無休止的談判中被消磨殆盡,變得焦躁不安,忍不住發脾氣。

孩子無理取鬧是誰的過錯?是孩子嗎?

孩子愛討價還價,禍根在父母這

仔細回想一下,你經常是不是跟孩子經常說?如果你這次考滿分,我就帶你出去玩吃你最喜歡吃的東西,如果沒辦法,作業乖乖寫好,我就給你買玩具吃,如果你把藥吃了,媽媽就給你買糖吃

家長總是跟孩子談條件,孩子肯定會有樣學樣的,反過來跟家長討價還價,還有另外一種家長總是把孩子抬高,為了讓孩子吃多一口飯,喝多一口周就會對孩子說,我的寶貝,快點把最後一口放吃了,吃完我們就可以去玩了,家長的這種擔心和男孩子無能為力的情緒,孩子很快的就能感覺的到,你這次求他們,孩子很聰明,孩子就會就覺得自己手裡有了談條件的籌碼,自然的也就懂得了如何跟家長討價還價了。

孩子的無理取鬧就是這麼來的,一次無理取鬧成功了,下次我還可以怎麼做,直到家長忍無可忍發脾氣的對待孩子,孩子才收斂,可是這一切的前因是家長教會孩子這麼做,教會討價還價。

討價還價"會帶來什麼後遺症?

孩子和家長討價還價帶來的後果很可能是孩子每一次做事情都是需要被動去做,而不是孩子自願去做,討價還價,會帶來什麼後遺症呢?有以下幾點家長需要注意:

可能造成孩子成長的"被動狀態"

當討價還價成了習慣,孩子知道了這種喜悅之後,孩子就會準備下一次條件交換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會看條件怎麼樣?如果沒有條件,那麼孩子就不會去做這樣,久而久之會導致孩子缺乏學習心東西的興趣少了,挑戰和探索精神,很多東西變成了,我需要看條件去做,而不是我主動要去做。

浪費父母大量時間在談判上

雙方進行拉鋸式的談判,孩子從父母口中擠牙膏般地擠出點"利益",浪費了雙方的時間不說,孩子專心思考及行動的時間也因此變得很少。

影響父母的權威

你會發現經常討價還價的結果是,作為父母,你對局面失去了控制。可能你的嘴皮都磨破了,卻還未對晚上睡前洗澡達成協議。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會引發長時間的談判,你還有權威嗎?孩子不怕你,不聽你,把你當做拿條件的交換物

父母最後爆發脾氣,受傷的還是孩子

當父母的耐心用盡之後,孩子倔犟的討價還價行為會令父母情緒失控。這個時候,民主的父母就成了暴怒的父母。這種從一個極端迅速擺到另一個極端的變化,常常讓孩子的內心更受傷。

當孩子討價還價時,家長可以這麼做:溫柔的堅持

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平時要注意給孩子定下規矩。當孩子試圖越過規矩時,不管他怎麼軟磨硬泡,家長都要努力讓孩子明白你的立場。溫柔的向孩子反覆敘說原因,孩子自然會知難而退的。

別怕孩子哭

很多父母,尤其是老人,一看到孩子哭就心軟了,當然也有些可能是因為嫌煩。但你知道嗎,孩子的演技可是很高超的,他們就是看清了大人會見不得自己哭而滿足自己的要求,所以才會越來越得寸進尺。

因此,當孩子無理取鬧的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把心思放到別的東西上就好了。總之,只要不是孩子傷著了,他哭的時候就儘量不要滿足他的要求。

給孩子2個選擇的機會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家長提出的條件,孩子多多少少會覺得不是自己的意願,所以才會和家長講條件。在孩子應該做一件事之前,家長可以先給孩子2個選擇,比如,孩子吃完晚飯想看會兒電視再寫作業,這時家長可以讓孩子選擇先看20分鐘電視就去寫作業,或者寫完作業後看30分鐘電視。由孩子自己做選擇,能避免不必要的討價還價。

吃完晚飯後,孩子習慣性的先開啟電視看動畫片,媽媽一催他去寫作業,孩子就會說:"你不讓我看完這集,我今天就不寫作業了。"

媽媽一聽就怒了,"還敢跟我講條件,趕快去寫作業!"

孩子一看媽媽發火了,馬上換一種態度央求道:"再看10分鐘就好。"

看媽媽沒反應,又繼續說道:"那就5分鐘就好了,求求你了。"

每當這個時候,媽媽們就會心軟下來,想著5分鐘也沒多長時間,於是就了妥協了。

當討價還價成了習慣,每一次成功後,孩子就在準備下一次的"交易"了。如此下去,孩子會計較任何事情的"即時效益",看不到好處就不做,也會導致孩子缺乏學習新東西的強烈興趣,少了探索精神,更不會有責任心和同情心。他的人生會喪失很多的主動權,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人生的成長過程就變成了"被動狀態"。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做一個合格的媽媽,你會不會欺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