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一個傳奇小孩:
他6歲的時候,靠挨家挨戶賣可口可樂,開啟了自己的賺錢之路;9歲時,在高爾夫球場當球童,在球場撿球賺錢;11歲時,他用自己賺來的錢,買了人生第一支股票,並賺了5美元。14歲時,他用自己賺來的1200美元,買了一個200畝地的農場。16歲時,他已經靠著股票,賺了53000美元。在1987年,當年那個傳奇小孩,已經變成57歲的傳奇大人。他回到了他賺錢的起點,用6700萬買了可口可樂股票,最終這個決定為他賺了上百億美元。
這就是巴菲特的故事。
直到八十歲的時候,巴菲特依然記得他幼年賣口香糖得到的經驗:“口香糖只能整包賣,不能拆開賣。要賺大錢,不能只賺小錢。”
他回答道:“越早越好。”
有人說,巴菲特的父親是一名證券商,教會了很多巴菲特賺錢的道理,那我們普通人應該怎麼培養孩子財商呢?
主流觀點認為,5至14歲是發展財商的關鍵年齡段,畢竟5歲之前,鋼蹦都數不利索呢。我倒覺得,可以更早。甚至在娃還說不利索話的時候,財商培養就可以開始了。
1歲+接觸買賣詞彙
類似於買,賣,超市,付錢,收銀臺,買票,結賬,支付,錢,硬幣等詞彙,1歲以後就可以讓孩子開始接觸。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其實這些詞彙不見得比“小豬佩奇”更難。對於孩子來說,認識“小豬佩奇”和“紙幣”的困難程度幾乎是相等的。
一兩歲的孩子都知道小豬佩奇,但大多數都不清楚什麼是紙幣,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給孩子們灌輸這個概念,而不是因為“小豬佩奇”本身比“紙幣”要更難。
所以在這個年齡段,可以讓孩子在逛超市時開始接觸買賣詞彙,並鋪墊財商理念了。
2-3歲+跟孩子玩買賣遊戲
兩歲開始,正是孩子的想象力天馬行空的時候,孩子的思維經常會在現實和想象之間遊走,甚至是混淆這兩個世界。這個年齡段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買賣遊戲(模擬交易),孩子已經可以正式接觸財商教育了。
例如,如果孩子喜歡假裝做飯,你可以讓孩子扮演廚師,讓她賣給你做好的香煎雞扒;如果孩子喜歡玩挖掘機遊戲,你就讓孩子把挖掘機賣給你,或者你反過來賣給他。這個年齡段,孩子還不需要認識道具貨幣的面值,只需要進行“錢物交換”的遊戲就夠了。
3-4歲+認識貨幣面值
經過前面的兩個遊戲的鋪墊,在孩子3-4歲的年齡段開始瞭解貨幣面值,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雖然現在基本上使用電子支付,但是可以準備少量面值的現金,在購買甜點麵包的時候,把錢給孩子,讓孩子完成付錢和找零的動作,擁有這樣的一次交易之後,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貨幣面值和貨幣交易的體驗。
4-5歲+用貨幣計價
在4-5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在經過貨幣面值的瞭解之後,就可以進行簡單的真實交易了,比如說擺攤。朋友親戚家的孩子,在深圳的一家幼兒園上學。有一次老師組織家長們和孩子一起參與“擺攤賣書”活動。小朋友之間可以互相買,也可以賣給來往的行人。
這種活動就很新穎,不僅可以調動小朋友積極參與,讓孩子們親自感受售貨員的辛苦,也能夠認識錢幣,還能夠學會計算。體驗過擺攤,就很容易理解爸爸媽媽說的“工作掙錢”是什麼意思。
以上,就是我分享和總結的財商啟蒙的一些想法與計劃,新的一年內祝大家新年快樂,牛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