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教育的根本就是從孩子本身出發,瞭解他們的需求,指導其行為,最終塑造良好的人格,家庭是影響孩子最大的環境也是他們最初接觸的世界。

可以說父母的言行能夠有效地影響孩子的信念,他們會對父母的批評照單全收,甚至認為自己就是家長口中的形容的樣子。

在錯誤的指導下,孩子會形成錯誤的觀念,他們會用錯誤的方式讓家長注意自己,從而形成在家庭中的歸屬感,所以有的熊孩子就會透過調皮搗蛋來獲得家庭中的地位和大人的關注。

年齡越小的孩子內心越敏感,他們對於大人有著天性般的直覺,能夠透過外部環境的變化來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他們會嘗試自己行為能夠觸碰到大人內心的底線在哪,家長和孩子之間總是在進行著無形的拉鋸戰。

所以家長如果平時注意到的都是孩子表現好的行為,並且對其進行表揚和鼓勵,那麼孩子就會為了獲得更多表揚而不斷嘗試更好的行為。

相反如果家長總是關注孩子不好的地方,他們大哭或者搗蛋的時候才去關注的話,孩子也就總是會將注意力放在破壞性行為上。

朝著什麼樣的方向成長,取決於孩子的家庭地位自己對自己行為造成影響的理解,每個成員間的行為都會微妙地影響其他人。

孩子的決定取決於他們對其他人行為的理解,如果這個詮釋是錯誤的,就會形成錯誤的觀念從而影響後續人格的形成。

如果父母覺察到了這些錯誤的觀念,但卻沒有指出來或者糾正,又或者注意到了錯誤行為卻沒有更進一步地思考是什麼造成的,那麼就很容易形成錯誤的教育。

所以家長要幫助和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觀念,自然而然好的行為和習慣就會養成了。

獨生子的生活都是被大人包圍的,因為身邊並沒有相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做參考,所以他們的行為就更是映射了父母的言行以及思考模式。

孩子沒有兄弟姐妹可以發展同年齡段的關係,他們的目標就可能是取悅或者變相操縱大人,理解力比較早熟,發展出大人的想法,總是希望自己能夠達到大人的高度。

又或者孩子可能內心年齡永遠都長不大,因為環境總是讓他們是被呵護和照顧著的,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在進入集體環境中之後,和其他孩子的關係不穩定,他們會比較自私,不懂得換位思考以及如何瞭解其他人,這樣他們就很難發展出孩子群體中的歸屬感。

在各種關係中孩子會透過環境的反饋來給自己定位,不管是什麼樣的家庭,成員間都是會相互影響的,所以大人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指出他們的錯誤,糾正不好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透過鼓勵來增強孩子的自信,讓他們發展出積極的行為模式。

早在家長意識到之前,孩子就已經能夠透過自己的理解來塑造行為習慣了,他們會在每一件事中總結經驗,透過嘗試來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如果成功達到目標,他們就會把這種行為保留下來,將此作為自己定位的方法之一。有的時候孩子會發現同一種方法未必處處適用,孩子就會有兩種選擇,要不不再嘗試,要不就嘗試新的可行的模式。

孩子對外部世界的反應各不相同,主要還是因為天生的性格以及從出生之後家長以及周圍環境對他們造成的影響。

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律讓家長可以照本宣科地進行教育,需要的就是家長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及早發現問題背後的原因,從根本上糾正孩子的思維模式。

父母要首先問問自己,孩子對他所處的狀況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行為邏輯。

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遠超乎我們的想象,而父母作為家庭組成最重要的因素,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會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儘管之後的學校以及社會能夠對孩子也有影響,但遠不及家風家教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比重更大。

8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一個七個月寶寶的孤單感來源,各位家長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