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不少家長跟我抱怨,說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怎麼了,總是感覺他做事不經大腦,而且非常急躁,很容易一衝動,做了錯事。

的確,在很多家長眼裡,孩子就是“不可控因素”的代名詞,急躁衝動,有的時候甚至一衝動做了什麼錯事。但不知道有沒有家長想過,這些看似是孩子的“專屬性質”,其實根本不怨孩子。

畢竟著急的時候,容易犯錯,是每個人甚至是成年人都會犯的錯誤,只是孩子更頻繁一些,所以只要我們找到原因,就能幫孩子“治好”這個壞毛病。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急躁,現在大家都聽過這樣的一個實驗:同樣讓兩撥人走同一條路,告訴A組他們終點在前方,卻不跟他們說有多遠的路程,而當B組要經過這條路的時候,觀察者在路上分好段,告訴他們走了1/4,走了1/2,還剩800米。

透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在走同一段路的情況下,A組的人比B組的人更容易煩躁,而且感覺更加的疲憊。

從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當你知道的很少,或者感到迷茫的時候,其實做一件事情更容易急躁,這不就是孩子容易迷茫和衝動的原因嗎?

很多寶寶容易抓熱的東西,或者吃飯的時候很著急,一下子把嘴燙著了。但是如果你從一開始的時候,就讓寶寶嘗試用手觸控剛煮熟的雞蛋,然後讓他在五分鐘之後再摸一次,寶寶就知道剛煮熟的是熱的,等一會兒他就涼了。

這個時候你再把剛煮熟的雞蛋拿出來,他就會乖乖的在旁邊等著。但是如果你不告訴孩子要等多久,孩子就會非常的著急,不停的問:“還沒有好嗎?還沒有好嗎?”這是很多媽媽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隻做不說,甚至行為上還會讓寶寶誤會,因為畢竟孩子不是成年人,沒有辦法透過你的行動,而瞭解你的目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寶寶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或者是忘掉很多環節。孩子似乎比成年人更容易專注於“眼前的事情”,而忽視了自己怎麼做,結果會是什麼樣的。

就比如說,為了得到一樣東西,就給出沒有經過大腦的承諾:“我只要這一個玩具,這個月都不會買玩具了”。而完全沒有考慮到,現在只是月初,自己後面20多天,該怎麼辦。也有很多孩子一到放假,就會完全沒有計劃,只顧著玩,等等最後幾天熬夜補作業。

其實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如果不是太大的問題,家長也可以有點小縱容,然後讓孩子看到自己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而且在他們下一次還想這樣做的時候,在旁邊提醒他們,你還記不記得上一次玩的忘了時間,沒有及時完成作業,被老師責備?放假了,要先把作業完成,才能好好玩,你有什麼計劃嗎?

讓孩子冷靜的思考問題,做好計劃,達到長時記憶,而不是專注於眼前的一點點甜頭,讓孩子慢慢改,慢慢習慣,才能做到遇到事情,冷靜下來,先想後果。

總的來說,家長想要改掉孩子急躁的毛病,一定要及時解釋,及時提醒,除非是遇到一些危險的事情,最好不要強行制止,要讓孩子從習慣到思維上改掉衝動的毛病。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又一寶寶霜檢出強效激素!長期用弱、中效激素治溼疹,有危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