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的春晚舞臺上,朱時茂和陳佩斯一起演繹了一個小品《主角與配角》,作為配角的陳佩斯一直在搶戲。確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都想做主角,但是很多人到最後也只能作為配角。在心理學上就有“配角綜合症”,如果在教育孩子時不注意就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什麼是配角綜合症?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48.4%的受訪者承認有“配角綜合徵”,他們甘做配角,在路邊乖乖鼓掌,不求進取,缺乏主動性;53.9%受訪者將“配角綜合徵”歸咎於從小接受的“乖孩子”教育理念。
所謂“配角綜合徵”,意為在群體的社會角色分配中,有些人不喜歡向前闖,甘當團隊的配角。
當孩子長期處於一個有其他人制定規則的環境下,就會產生退縮感,在孩子將來遇到問題時會選擇逃避,想辦法讓其他人去面對自己的問題。這些人一般是自己的父母,如果遇到自己父母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內心就會產生很強的失落感。
孩子的哪些表現反應了他們患上配角綜合症呢?1、過於依賴自己的父母
其實孩子或多或少都會依賴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會更深一些。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依賴感會逐漸淡化。
但是,還有一些孩子即使在成年之後,遇到問題還是會去徵求父母的意見,並不是參考父母的意見,而是需要父母認可去做才會去做,如果父母表現的有一點不同意,這些孩子就不會去做。
這樣的孩子缺乏主動性與創造力,遇到事情不會不會經過自己的思考與判斷就求助自己的父母。當繼續成長下去,進入社會就會發現很多事情不是父母能夠解決的,對於這種依賴會產生懷疑,嚴重的話會感到崩潰。
2、缺乏自信
自信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之一,而且這並不是父母天生就給予孩子的,需要在孩子後天的成長中慢慢培養。有配角綜合症的孩子,會極度缺乏自信,在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事情時,第一時間不會理性地去思考這件事情的本質,而是會想到自己,懷疑自己。
失去自信心後,會對未來產生恐懼,就很難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即使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也會認為自己自卑,不容易與其他人平等的交流,相處。
3、容易感到焦躁
患有這種心理障礙的孩子在面對問題時,在心理暗示的影響下,大腦運作會變慢,很難及時主動地去思考,焦慮感會增加,會莫名地想生氣,會責怪其他的人或者事物,首當其衝的就是會指責父母沒有能力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他們大腦中更多的是在思考這麼把問題推給其他人,在想法被揭穿時就會惱羞成怒。
父母要警惕配角綜合症的出現,採取合適的方式去應對,開導孩子:1、讓孩子學會獨立
父母首先要知道乖孩子≠沒主見
孩子的獨立生活就是成長的一個重要標誌,孩子可以依賴父母,但是父母要注意這樣的依賴是需要設定界限的,設定這個界限的前提就是教會孩子如何獨立。
首先就是在思想上要獨立,最後慢慢在物質上獨立。當孩子面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時,父母要鼓勵孩子去做,當孩子順利完成之後,就會有成就感與滿足感,最後就會樂於去做這些事情。
2、引導孩子思考問題
問題每天都會產生,如果只是解決問題而不去思考為什麼會出現問題,怎麼防止將來問題發生的話,那麼同樣的問題還會不斷的出現,最後讓孩子在問題面前就退縮。
因此,父母需要引導孩子多去思考,讓孩子獨立思考問題出現的原因,與孩子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如何防止問題再次出現。如果孩子的思考有誤或者是不成熟的話,父母不要立刻打斷否定孩子,要指出孩子的問題所造,鼓勵孩子繼續思考。
3、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想要解決配角綜合症,這是很重要的一步,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透過長時間的觀察能夠發現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然後父母要引導,鼓勵孩子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積累自信心。另外在生活中要多鼓勵孩子去接觸其他人,主動參與其他人的交流中,不斷的積攢自信心。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張白紙,孩子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就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只有瞭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