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老師說過的話:“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孩子的眼睛是攝像機,他們將父母的所作所為看得清清楚楚,這便是孩子待人處世的楷模。”
是的,在兒童教育上,我們家長的行為就是孩子的身教,我們的一舉一動,他們全都看在眼裡,聽在耳裡。
如果孩子們經歷的是好榜樣,他們自然從小就懂得約束自己,反之,就會誤入歧途。
不知道你們聽沒聽過一句老話:“有樣學樣,無樣撿世上。”其實,說的也是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教育。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聰明的父母從來不當著孩子的面做這幾件事。
01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有調查表明,與離婚相比,孩子對父母吵架的心理體驗更為明顯,受到的直接傷害更大。
看到自己最親的人針鋒相對,對孩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孩子的性格。長期以往會讓孩子變得內向,沒安全感,脾氣暴躁,甚至會誤認為吵架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
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吵架之後一定當著孩子的面和好,明確地向孩子表明,吵架的事情已經過去,爸爸媽媽不再吵架了。如果孩子無意模仿,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個做法是不對的。
02不當著孩子的面說謊
托爾斯泰曾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
在孩童時期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極強的,父母或者身邊親近人的言行會影響到孩子自己的言行。
如果孩子經常聽到父母對別人或大或小的謊言,那父母再要求孩子不要說謊的語言就顯得蒼白無力。因為父母的行為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為孩子說謊設下了模板。
03不會對於自己答應的事情做不到
只有父母言而有信,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信任感才會越來越強。
如果父母不把自己的承諾當回事,逐漸地,孩子就不認為承諾是一種嚴肅的行為,會變得不遵守諾言、不承擔責任。
當接收他人承諾的時候,也不會放在心上,甚至猜忌、多疑、不信任。這樣的孩子,社會交往受限,不利於形成富有魅力的個人人格.
如果答應孩子的事情沒有做到,比如說好週日陪孩子去遊樂場,但是因為工作沒去。這個時候,等孩子發完脾氣後,家長一定要向孩子解釋清楚,並確定周幾一定帶孩子去。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孩童時期是孩子的言行甚至性格形成關鍵時期,這個過程我們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幫助他形成一個好的性格,誠實守信、積極向上、重視諾言。這樣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才會越來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