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帶著正念和孩子相處時,你會發現自己多了一份淡定和耐心……
不知道你是不是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在日常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當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我們的情緒也會被孩子帶入。原本想讓孩子變得開心起來,結果因為自己的情緒也受到影響,最後你和孩子都陷入到了情緒風暴中……
因為急於想改變孩子的不良情緒,結果自己變成了情緒體!
今天上午,就有那麼一件小事兒,讓我的感悟頗深,分享給大家:
榴小軒一個人安靜地坐在那裡,在他自己的“秘密”小本子裡畫畫寫寫……為什麼說“秘密”呢?因為他告訴我想畫一本“三人探險記”的漫畫,所以他很珍惜那本紅色的小本子。
突然,他哭了起來,煩躁地拿著橡皮使勁得擦,邊擦邊哭……我從廚房走了過去,在走去榴小軒身邊前,我有意識地做了個深呼吸,心中暗示自己:先觀察,不評判。
走到了他的身邊,我看見他用橡皮擦時,因為用力過猛,把本子快擦出一個洞了,並且紙張表面有薄薄地被撕掉一層的感覺,的確不太好看……【觀察到客觀發生的事情】
如果我沒有正念地讓自己有意識地進入當下,在聽到榴小軒煩躁的口吻和情緒時,一定會激起我之前習慣性的反應,那麼我的情緒也會被帶入。可能會情不自禁地對他說,和你說多少遍了,用橡皮是慢點擦……
如果沒有進入正念的狀態,榴小軒今天把秘密小本擦出一個洞的事情可能我激起我聯想起以前做作業時擦出洞的事情,從而激起我認為榴小軒做事情“急躁”的“判定”,再激起我急於想改變榴小軒急躁的“問題”,從而我的情緒就會變得糟糕……
你看這就是一連串的反應……
你看,“急躁”的判定是我主觀的認為,是事情的真相嗎?
所以今天,當我帶著正念觀察兒子的反應時,我卻有了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我發現榴小軒對待自己看重的事情會很認真,對於不小心把本子擦出一個洞時,他自己也很懊惱,也正因為懊惱和自責,所以才會表現出急躁和難過……
那麼作為媽媽,這時我應該怎麼做呢?
我坐在他的旁邊,對他說:“本子擦壞了,很難看,你很難過是吧!”他哭得更大聲了,但這哭聲似乎是因為有人理解他的難過了。
“那我們想想看有什麼辦法把它弄好吧”!
“肯定弄不好的”榴小軒的情緒變得更加煩躁……如果是以前,當我聽到他這樣的回答,我估計要生氣了,媽媽已經在和你一起想辦法了,你怎麼還這樣說話呢?但今天,我發現自己前所未有的耐心……我繼續等待他的迴應……
只見他雖然嘴上說“肯定弄不好”,但自己卻跑到桌上拿了張A4的白紙,我立刻明白,他是想剪個和這個洞差不多大小的紙貼上去……
所以雖然他嘴上這樣說,但內心真的情況呢?他還是在努力去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言語的負面只是還在進一步的表達他不開心的情緒。那作為媽媽的我,這時候需要看到的是他言語背後的真實行為。
後來,因為A4紙的顏色和小本子的顏色不匹配,我又和他一起想辦法從小本子內頁的中心處卸下了一張紙,然後用雙面膠仔仔細細的貼在了原來的破洞上……這下他開心了,繼續又開始寫寫畫畫……
過了一會,他跑來和我說:“媽媽,你看我本來這裡畫錯了,如果以前我肯定會撕掉的,現在我把畫錯的地方改成了一座小山,哈哈,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啊?”
什麼是正念養育?我今天感悟到幾點:
第一:我們做父母的情緒不要被孩子帶入。如果帶有“慣性”的評判和標籤,我們將看不到孩子真實的情況和需求。
第二: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其實孩子自己內心已經有“懊悔”和“自責”了,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理解和陪伴,而並非“你看,應該怎樣怎樣的指責……”而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接納自己那刻的情緒,然後正向思維,去解決問題。
第三:不要只聽孩子的言語,而去看他的行為。他的言語可能只是“情緒話”,而行為才是真實的表達。當然,這也是我之後努力的方向,如何引導孩子正面表達。我們在成人的世界裡見過太多的“刀子嘴,豆腐心”的大人們,他們往往有時做得很多,卻並不受人喜歡,你不覺得這不正是小時候沒有學會正面表達的原因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想讓自己的孩子積極情緒,正面思考,正向表達豈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作為媽媽首先自己要正面情緒,正向表達……而這一切的智慧我感悟到都源自於正念生活的力量,那種和大地母親深深連線的力量,那種淡定和智慧。生活小事,分享,共勉之!